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3年01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古代“春运”

●卜庆萍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01月20日   第 11 版)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之时,众多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要返回家乡,和家人一起团聚。因此,回家过年,就是“春运”的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从古代有了春节,就自然有了“春运”。古代道路设施落后,交通工具也极其简单,因此春节临近,真正能回家过年的人少之又少,以朝廷官员和经商人士为主。

  

  让我们穿越时空,到历史长河看一看古代的“春运”,体味古人的艰辛与磨砺,品味现在的幸福与欢乐!

  

  走驰道、轨路回家过年。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按照记载数据折算,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了,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秦时驰道虽阔,但民间却无快捷的交通工具,赶路归家过年的老百姓,仍是步履艰难。

  

  乘原始交通工具回家过年。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等。长途运输主要靠畜力车,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实古代畜力车还分好多种,如轏车、辎车、安车、辒车、轺车、传车等。轏车是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辎车则是载货车,古代“春运”时可以变成乘载好多人的“大客车”。安车档次较高,是一种小型车,供旧时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可比作现代高级小轿车。辒车是一种卧车,有窗,可调节车内温度,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走水路回家过年。在古代,木船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承担着水上运送粮食和各种商品的使命,还可运送往来的官吏及客商。无论是外出做生意,还是到外地赴任的官吏,只要有条件,春节回家过年大都会坐船。这种归家之旅虽缓慢,却也只是极少数人能实现。

  

  很多名人的“春运”之路也一样充满曲折和艰辛。唐朝开元十八年,李白居住在长安城,春节临近,便准备回家过年。李白从陕西西安出发,往西一直走到大散关,再走陈仓道,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又沿金牛道艰难跋涉。他大概走了1个月,行程1800里,山路1200里,路费花了约全年工资的1/3,才终于回到四川江油与家人团聚。公元1061年,54岁的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携家眷和仆人从河南开封到江西永丰,先坐马车,行1400里,再乘船行约600里,差不多用了一个月,花费60两银子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