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不惑

●汪金友 《 讽刺与幽默 》( 2022年11月18日   第 11 版)

  孔子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现在很多人着急,二十就想不惑,三十就想知天命,四十就想从心所欲。

  

  说这话,当然有依据。前两年,有人拍了一部电视剧,剧名就叫《二十不惑》。说的是同寝室的四个女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却已经洞察人生。有的深谋远虑,有的老成持重,有的钻营有术,有的八面玲珑。

  

  据说收视率不错,于是又拍了《二十不惑2》。到这里,几个20岁的女孩,上升到“不惑”的更高层次。一个摇身一变当了主播,一个三拳两脚成为精英,一个轻松悠闲却厌倦生活,一个追求梦想成功出国。看上去,是那么的潇洒自如、淡定从容,那么的如鱼得水、与众不同。

  

  难免会想,这真的是20岁的人吗?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几十年人生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感觉自己很傻。30岁的时候,感觉20岁时很傻;40岁的时候,感觉30岁时很傻;50岁的时候,感觉40岁时很傻;60岁的时候,又感觉50岁时很傻。不是一般的傻,而是相当的傻。因为傻,走过很多的弯路,办过很多的傻事。当时没有感觉,甚至得意洋洋。等到过了10年、20年之后,才突然发现,当时的自己,竟是那样的愚蠢。

  

  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总是不成熟》,细数了自己做过的傻事。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去伤害别人,却无意中破坏了领导的规则,损害了他人的利益,由此也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报复,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和进步。

  

  于是就经常后悔和遗憾,要是20岁的时候,能像40岁那样“不惑”,40岁的时候能像60岁那样“耳顺”,那该多好。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一棵庄稼,春天播种,夏天长成,秋天才能收获。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那叫“早熟”。“早熟”不仅容易生病和夭折,而且缩短了生长的过程,也缺少了生命的乐趣。

  

  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二十不惑》之所以投拍并获得成功,说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渴望追求甚至迷恋“早熟”。15岁就想有工龄,20岁就想进机关,30岁就想当处长;或者20岁就能当老板,30岁就能成富翁,40岁就能叱咤天下。

  

  这样的梦,当然可以做。但如果20岁、30岁的人都获得了成功,那让40岁、50岁的人,又该怎样活?其实,历史的规律,早已设定,20岁学20岁的知识,30岁走30岁的路程,40岁做40岁的事情。虽然也会有人“弯道超车”或“空中飞跃”,但肯定是极少数。而且因为缺少了积累和铺垫,很容易掉下来,而且会摔得很疼。

  

  影视剧毕竟是一种艺术,把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通过画面展现出来,让观众产生一种美好的憧憬。但看影视剧和读小说一样,不能因“水浒”而义愤,不能因“西游”而冲动,不能因“红楼”而落泪,不能因“三国”而纵横。艺术形象不可复制,好听的故事只是好听。

  

  其实孔子也是想告诉我们,人的修养和事业,都需要一个过程。多大年龄,就做多大的事情。谁没有年少轻狂,谁没有青春懵懂?出点差错,做点傻事,都在情理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成长的基石,也是“知天命”和“不逾矩”的代价。吃过才知滋味,跌过才知疼痛。四十不惑,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