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朋友,去村里租了一所房子,房子前后有很大的院子,都种上了施用农家肥的绿色蔬菜。朋友说,农村人进城买房,她却“逆流”到农村租房,为的是自力更生,“自供”绿色蔬菜。这不,她开车进城,给亲戚朋友送来了自家产的西红柿、白菜、菠菜、萝卜等。老朋友不忘旧情,给我也送来一份。
“我在农村的邻居,都不吃地里种的菜,农药太多,那都是卖给城里人的,他们都吃自己单独种的绿色蔬菜。”老朋友说话时,脸上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说者无奈,听者也无奈。
自己不吃,却要卖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哪儿去了?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403年-444年),在其《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庾公乘马有的卢”的故事:庾(yǔ)公乘马有的(dì)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庾公,乃东晋人庾亮。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他有一匹白额人口至齿“的卢”马,当时,人们迷信,视为凶马,不吉利,会给主人带来灾祸。当有人劝他卖掉时,庾亮说:“有卖就有买,怎么可以因为的卢马对自己不利,就卖掉嫁祸于他人呢?从前孙叔敖为了保护别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这才是通达事理之人。”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庾亮不卖的卢马,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行。
岂止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即便是封建社会的帝王,也有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通达事理之人。
在古代,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人们便称其为“荧惑”。当土星、火星和恒星“心宿二”连成一条直线时,火星在星宿内发生“滞留”现象,古人称之为“荧惑守心”。“荧惑守心”是自然现象,但古人迷信,视其为灾难即将降临的凶兆。
宋景公(?-公元前453年)在位时,宋国发生了“荧惑守心”天象,宋景公坐卧不安,忧心忡忡。
古人认为,要想解除凶兆,就得有人以命来换。负责占星相的官员子韦说:“我有办法把这个祸患转移给宰相承受。”宋景公说:“宰相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大臣,如同我的股肱支撑身体的行动一样,怎么可以让他遭受祸患呢?”子韦又说:“那,就转移给老百姓来承受吧。”宋景公仍不同意:“我作为一国的君主,应该以仁爱来爱护百姓,怎么可以让百姓承受灾患呢?”不能把祸患转移给人,那就转移给庄稼吧,子韦说:“可以转移到年岁五谷收成上。”宋景公继续否定:“老百姓靠庄稼维持生活,如果庄稼收成不好,百姓就会生活困苦,这样一来,我依靠谁来作国君呢?”
这话,今天听起来都令人动容。难怪子韦激动地说:“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天虽然高,但能听到地上人说的话。君主您说了三句堪为仁君的话,如此仁慈,老天有眼,火星应该有所移动。
“于是候之,果徙三度。”(《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果然,火星移开了,凶兆解除,国泰民安。
用成语“感天动地”来形容不肯嫁祸于他人的宋景公,真是恰如其分。宋景公在位64年而卒,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司马迁赞叹:“景公谦德,荧惑退行。”(《史记》)
“义者不毁人以自益。”(汉·刘向《新序·杂事三》)意思是:品德正直的人,决不会以伤害、诋毁别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古汉语中,“义”,也表示善和道德。
捧起老朋友送来的“特供”绿色蔬菜,我百感交集。随后,我紧紧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