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2年07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烛阴:人面蛇身的上古神龙

文/沉墨 图/钟小石 《 讽刺与幽默 》( 2022年07月08日   第 13 版)

  烛龙,又名烛阴,是我国古代神兽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它被称为“远古四大神龙之一”,也是《山海经》人面蛇身的钟山之神。烛龙不仅生活在神话世界的北海之外,也活跃在诸如李白的“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赵佶的“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等文人墨客的笔尖之下。

  传说中的烛龙神通广大,它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掌控世间的光明。但凡它一睁眼便可旭日东升、光芒普照,一闭眼则可“仰看星月观云间”,欣赏夜晚的寂静美景。烛龙还可以“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仿佛世间万物的气息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如此不同凡响的烛龙,其长相自然也非同一般。烛龙之身有千里之长,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烛龙“人面蛇身而赤”,这与我们当下所熟知的龙的形象大相径庭。它虽长着人的面庞,却有着巨蛇的身子,它那遍布全身的红色鳞片,格外地引人注目。

  烛龙的眼睛也非常奇特,《山海经》中用“直目正乘”四个字来加以形容。两晋时期曾为多部古籍作注的郭璞在《山海经注》中对“直目正乘”中的“直目”二字做出了解释:“直目,目从也。”在古代“从”又可解释为“纵”,故可知烛龙之眼是竖着长的。而“正乘”二字中的“乘”或有缝隙之意,即闭眼成缝。清代毕沅就提出“乘”或是“朕”字的假音字,战国秦汉时期的文献中偶尔出现了用“朕”字来代表裂缝的例子,清代段玉裁也认为“朕”之本意乃舟之裂缝,不过该说法至今还没有充足的佐证。

  那么烛龙为何是蛇身而非龙身呢?

  这与古人对蛇图腾的崇拜有关。上古时期,伏羲氏就以蛇为图腾,《补三皇本纪》也暗示伏羲氏对龙图腾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据相关资料记载,几千年来我国龙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人首蛇身的烛龙期;以巨蜥和湾鳄为原型的夔龙期;长有羽翼、多为三爪之足的应龙期;以及按照龙爪个数进行等级划分的黄龙期四个阶段。

  龙形象的演变,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成长。虽然时过境迁,但这来自东方的神龙,至今仍站在中华大地上续写着民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