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成龙与成虫

文/金鹏 图/陈岱青 《 讽刺与幽默 》( 2021年09月24日   第 05 版)

  李白曾写过一首讲“鱼跃龙门”的诗,其中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太平广记》中有个故事,说黄河以东有座龙门山。大禹治水的时候,把山从中凿断,让河水从山中

  流下。每年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游来,争先恐后地想跳上龙门。但一年当中,能够达到目的的,只有72尾。当它们刚刚跳上龙门的时候,就有天火袭来,从后边烧掉它们的尾巴。

  李白这首诗就是想告诉人们,自古以来,能够跳上“龙门”的,只是少数的鱼。其余的绝大多数,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只能成为平凡的鱼。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一举成龙之念,人皆怀之。但人们渴盼和期望成为的“龙”,是个什么样子呢?

  以现在的标准,首先是要有一个谁见了谁都会羡慕的岗位,其次要有很高而且很稳定的收入,而且必须是工作和生活在大城市里。

  无论任何时代,社会阶层都是金字塔型,居上者少,居下者多。无力飞天,却非要成龙,那就只会处处碰壁。

  其实,按照现代社会的需要,发明即为“龙”,创造即为“龙”,发展即为“龙”,进步即为“龙”,能学别人学不到的知识即为“龙”,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即为“龙”,能带动一业即为“龙”,能造福一方即为“龙”。

  我很欣赏一位朋友的教子方针:“不成龙,则成虫。成龙固然可喜,成虫也无需自卑。因为世界之大,需要龙的叱咤,也需要虫的低鸣。”倘若实现不了“成龙”的梦想,那就做一只“小虫”,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草丛中,能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能放一点声就放一点声,把快乐传于别人,自己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