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0年11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从“熟年婚活”说开去

沈栖 《 讽刺与幽默 》( 2020年11月06日   第 07 版)

  近年来,日文中又多了一个新词,“熟年婚活”。它是泛指那些单身老人和丧偶或离异老人参加联谊、相亲活动,找一个伴侣共度余生。

  

  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人仍未婚的男性占日本男性总人口23.4%,女性则占日本女性总人口14.1%。日本政府将这项比例称为“终生未婚率”。据日本婚友社的调查,有近六成“熟年”男性和四成女性参加“婚活”。现如今,这些人群中,有不少老人告别了独居生活,开始新的人生之路,用参与“熟年婚活”的日本老人的话说:“给剩下的人生增加点厚度。”

  

  虽说老人不再是社会大舞台的主角,连家庭小舞台也日趋边缘化,但他们的晚年生活依然有一个质量问题。他们最怕是孤寂、落寞,如秋后枯草般萎靡,尤其是一些单身和丧偶或离异老人,孑然一身,孤居斗室,显得颇为凄惨。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不止是生理健康(小毛小病无妨大碍),还要有心理上的富足与愉悦,而“熟年婚活”恰好填补了被需要渴望,既温暖了他人,也取悦于自己,给双方晚年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幸福。

  

  1938年,哈佛大学阿列·博克教授曾进行过一项“格兰特研究”,即追踪268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得出人生赢家必须具备的“十项全能”,其一,“60岁至85岁间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共情能力高”。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一个人晚年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就会不断产生爱、温暖和亲密的元素,这种“共情能力”直接影响人的“应对机制”,在互动中不仅自我调节情绪,还接受着对方的抚慰和鼓励,促进各自进入健

  康振奋的良性循环,在爱情中获得重生。

  

  老去,是所有人的命运,它是无法回避的。但人的精神状态不能因为步入迟暮而松懈、颓废乃至自暴自弃。对爱情的追求,绝非年轻人的“专利”,善于过“老了”以后日子的人,多一些自主意识,摒弃陈腐的传统观念诸如“从一而终”“老而戒色”,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勇于与自己相爱者结伴而行,这是生活强者和智者的题中之义。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赞赏“熟年婚活”。

  

  我历来反对子女对丧偶或离异的父母再婚的干预,以种种理由阻扰其“婚活”,将之视为“不孝”并不为过。康奈尔大学教授、老年医学专家卡尔·佩雷莫从2004年开始,率领他的研究小组深入访问了全美1500余名65岁以上的老人(有富翁也有穷汉),了解他们对子女、婚姻、衰老等问题的看法和忠告。其中老人对丧偶或离异后再婚问题的忠告是“子女别过多干预”。其理极为浅显:“熟年婚活”是老人的自由,他有选择晚年生活方式的权利。诚如日本学者家田庄子在《熟年婚活》一书中所说:“这绝不是一件坏事,其实不管人到了多少岁,能恋爱就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