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才华纵横有沈栖(当代杂文人物之六)

文/汪金友 《 讽刺与幽默 》( 2019年01月25日   第 07 版)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沈栖在东方网的评论专栏。打开一看,吓了我一跳。从2010年5月到2015年3月,这里竟然“雪藏”了他的450多篇文章。其中仅2014年,就发表了123篇。乍看都是时评,而细品,几乎每篇里都蕴含着浓厚的杂文味。我惊愕,他不是在《上海法治报》当副总编辑吗?他不是在主编一个杂文专版吗?他不是已经过了60岁吗?怎么还能够在业余时间,写出这么多的文章?而且,这仅仅是一家媒体的一个专栏。在别的地方,沈栖的作品也是屡见不鲜。看来,这老兄真的是蛮拼的。 

  江苏杂文家石飞遇到一桩杂文官司。后来他告诉我:“上海的沈栖可真够朋友。我俩虽然从未谋面,但得知我到上海出庭的消息后,连夜赶到宾馆,表示慰问和声援。”我听了,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个杂文家,把自己的愤怒之情写到杂文里,这很容易。但要把正义之脚踏到现实中,却很难。 

  沈栖的路,完全是自己走出来的。作为老三届的中学生,1968年毕业后,他进了一家纺织厂。后来有幸参加了上海高校设立的“三结合”小组,代表工人阶级参与对鲁迅著作的注释。自此,他从鲁迅杂文中获取了可贵的精神滋养。1980年,为知识“充电”,他报考了华东师大中文系夜大学。所学专业,也是以研读鲁迅为主,旁涉现代文学。 

  沈栖的第一篇杂文《从雷锋到陈景润》,于1979年发表在《文汇报》,迄今已有30多年的创作历程。1988年,他调任《上海法治报》副总编辑之后,进入创作的高峰期。杂文创作源源不断,相继出版了《明天的废话》、《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思想者的自白》、《余墨谈屑》等9本杂文集。 

  上海的杂文,几度成为全国杂文的高地,涌现出一大批叱咤全国、引领风骚的杂文名家。谦恭好学的沈栖,也深得他们的奖掖和鼓励。拾风说:“沈栖把愤世的激情,同严谨的科学分析精神结合起来,努力从纷繁的世象中选好题目,然后运用多年辛苦积累的文化知识和治学经验,旁征博引,精心写好文章。”冯英子说:“沈栖杂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常发人之未曾发,言人之不敢言,才华纵横,警句百出。”何满子说:“沈栖的杂文论旨十分集中,但视界却很宽广;判断很明快,但叙理却很迂曲;讲究逻辑上的照应和建构的匀称,看得出经营之力但没有凑泊的窘态。” 

  沈栖的杂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冷静、客观和清醒。如在《虚幻的亢奋和自卑的激愤》一文中,他说:“由护短和怨妇心理引发的激愤与亢奋,看似两端,实为同源,都与四大发明、大唐雄风、康乾盛世之类的‘先前阔’有关,又与近代一落千丈衰败的国运有关,是这两方面因素交媾的产物。” 

  沈栖在《杂文创作也是旨在追求真善美》文中讲:“就文学创作体裁而言,虽说杂文不如诗歌那般以情感人,不如散文那般辞丽情沛,不如小说那般以形象取胜,也不如报告文学那般有着宏大的场景,常给人以亢奋,但它的特质就在于:短小精悍,文笔犀利,辞浅旨远。在所有的文学创作样式中,直接亮出战斗性徽识的,唯有杂文。它是通过批判、鞭挞假恶丑来追求真善美的。” 

  沈栖还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为文不作媚时语”。他认为,作为一个杂文家,人生的定位应该是思想者,即以勇敢和真诚直面现实,独立思考一切值得思考的问题,反对盲从,反对迷信。“写杂文永远在岗位上,只要活着。”

才华纵横有沈栖(当代杂文人物之六)
馅饼乎,陷阱乎?
最难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