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文化的荒诞与游戏

文/刘世芬 《 讽刺与幽默 》( 2019年01月04日   第 07 版)

  饭店的墙上嵌着一块超大屏幕,正播放一部电视剧的结尾,快速滑动的字幕中传出一支软绵绵的女声合唱,竟是“四渡赤水出奇兵”,一听就是某三少女合唱组合。那声线,酥软绵香中的甜糯靡丽,与歌声背景中的炮火硝烟对比显得荒诞,离奇。特别是歌尾那嗲嗲的沙喉,软软地就让人塌下了腰。 

  听上去,歌声中正在“四渡赤水”,可是“战斗”在哪里呢?倒像温室中的催眠术,特别适于床弟缠绵。我想,红军战士若踏着这样的歌声上前线,敌人肯定不用放一枪一炮。 

  有一段时间我也追过这三少女,比如她们演唱的《花儿与少年》《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那些风光旖旎或柔婉抒情的歌曲简直专为她们订制。可是,若把战争节奏放到她们口腔里,矫揉造作荒诞不经等字眼同样专为她们“订制”。她们风靡,却不一定适合演唱所有歌曲。 

  不知我们的文化从何时起“软”声一片的。当初逊帝溥仪邀请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先生到“宫里坐坐”,胡先生放下电话,按捺不住亢奋之情,连呼三声“Wonderful”。老作家李国文在提到这个历史瞬间时,他估计胡先生的膝盖肯定习惯性地要“软一下”,不由自主地产生“谢主龙恩”的叩拜冲动。那么,百年前红军战士听着这支抽了筋骨的“四渡赤水”呢?软的恐怕就不仅仅是膝头了。记得已故作家陈冲在中篇小说《紫花翎》中提到一个细节,抗日英雄被自己人谋害,他的棺材都不用自己人准备,日军隆重地厚葬了他。某些时候,我恐怖地想象着红军战士会被这样的“四渡赤水”埋葬…… 

  最近,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向日本社会发出醒人之语:年轻姑娘仗侍着年轻,身穿世界高级名牌,却是一副“娼妓”面孔。山本耀司犀利地评析了当下的“恶趣味”,并狠狠批评浮躁、物质的社会风气,他说,“那种女孩……觉得年轻就了不起,年轻就最伟大”“我年轻貌美你一定想约吧,她们脸上就这么写着……”。有一段时间,荧屏上多有女汉子文艺兵的造型,那感觉同样怪诞、荒谬。 

  先前的人们尚且有着思想的指引,当下的时代,是否丢失了哲学与思想的均衡?耻谈思想,视哲学为怪物,自身的学习历程和文化熏陶也不足以支撑独立思考,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被恶俗的文化侵蚀,索性连肉体也成了轻浮的噱头。 

  年底,我随一个公益团队来到省城周边的偏远山村,村里有一处公益人士捐助的孤寡老人食堂,保障全村27位孤寡老人的一日三餐,但不提供住宿。大队人马带了丰足的捐款和足够老人们用半年的食物衣物前去慰问。仪式之后,组织者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慈善之心,特意参观了几位孤寡老人的住处——不忍称之为“家”,因为那些地方尚不具备“家”的元素。 

  在一位82岁男性老人的房间,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破旧脏乱。室外阳光充沛,屋内漆黑、冰冷。一条土坑上散乱地堆着几条看不出颜色花纹的棉被,数不清的杂物扔在脚下,“立锥”很难。我的眼睛竭力捕捉着窗口微弱的光线,猛然看到土坑上方的墙上贴满美女图画,都是半裸的妙龄女郎…… 

  昏暗的光影里,女孩们粉嫩闪亮的肌肤成为这个屋子里唯一的“光源”,我甚至想象着那位耄耋老者躺在炕上“欣赏”她们的情形……此前,我一直让自己试图远离文化的荒诞与游戏,现在看来,它们或许另有使命,成为某个生命行将就木前的美好慰藉,也未可知。

二〇一九年的人生计划
金猪迎门
文化的荒诞与游戏
怀孕需审批,老公怎么看?(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