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人有脸,树有皮”,意在告诫人们行事做人要知耻知礼。时值今日,这句古训又引伸出更为明确的涵义——人,真的要有脸!
人为何要有脸呢?中国的影星,就是答案,4天片场戏份,就赚足了6000万——这就是“脸”的作用。
崇尚美感是时代的进步,可是社会赋予人们的鉴赏力却很骨感:一部热播剧,剧中人物、经典台词过目而忘,可扮演者的妩媚脸蛋却使人牢记、疯狂。难怪时下芸芸“要脸”者,不惜重金也要打造出一副足够让“点钞机”讨喜的模样。
其实,“要脸”不是梦想乌鸡成凤的人独有的,行业里都有“要脸”的癖好:“民族品牌”、“百年老店”、“名胜景区”、“金牌人物”......一张张官方的认证,似同玻尿酸、美白针一般,把沧桑的风土人情、寺舍老物,用人间的绝辞美化出超凡的神韵。
人类世界,总要有一些古迹值得保留和纪念的,像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这些古老遗址,不啻是先祖引领后人的印迹,更是书于浩瀚历史上的文字。借鉴今日那些悬于山水或闹市间的金色授匾,有几多可堪称记载着人类的沧桑和历史呢?
更有一些“名胜景区”,俨然一张炼狱重生的脸,深入其中,就露出了格局不实、管理乱象、服务低劣的本质。回味一番,唯有海报上的“脸蛋”,算得是“精神上的天堂”。
叹谓的是,闪烁其辞的挂牌景区,一旦融入上流行业,即便滥竽充数,也犹如仕宦官职,只可升,不可降,使得管理部门,不得不在众诉中像“齐湣王”一样,用质量准则去筛选出充数的“南郭”。
2016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史上最严“整肃风”,全国共有367家A级及以下景区受到不同程度处理,其中包括55家4A级景区在内的107家A级
景区被摘牌。被处理景区存在的问题涉及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厕所环境卫生条件不合格、市场秩序混乱、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足、标识导览系统短缺、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等。
如此乱像,缘于“刷脸”策略下的利益敛索,可是这张“脸”,又是谁由丑变美的呢?
“问政”是个好办法,但“政”也有“政脸”,一张面具也难以看得透彻。好在社会有更多人喜欢自己的脸,不具其规,不享其名,苏州寺庙就带了个好头。
苏州西园寺别名戒幢律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2006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于寺院的旅游功能逐步淡化,纯游客接待量也呈下降趋势,主体客源主要为本地及周边地区香客,鉴于此,寺院向上级部门申请,主动退出国家4A级景区行列,并得到批准。
或许,是想还原寺院的清幽;或许,是在遵循“勿枉众生”的禅念;总之,退去尘世招牌回归本色,正是佛家“别世修禅”的释道。
中国社会,“要脸”的人和事儿层出不穷,或是行业,或是个人,沽名钓誉近于无所不用其极,这就使得苏州西园寺,在虚浮的社会里变得尤为可贵。
溯悟那句老话:人有脸,树有皮。人要脸,是好事,脸面是人类社会最高的辨识印记。但是,真的做到要脸也难,无论是行业还是个人,只有摒弃假“脸”,才是真的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