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乡情不是“免盯”的借口

文/游宇明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09月08日   第 07 版)

  我所在城市出了一个时事评论员C,有个名为“某某观察”的微信公众号,不时会发布批评性的文章,有的是批评外地的,有的是批评老家的。或许是因为此君既学过法律又学过新闻吧,深知传媒运转的规律,他的“某某观察”影响力很大,比如他批评这个城市下辖的一个县亿元扶贫工程项目招投标黑幕,抨击本省某地隐瞒水灾遇难人数,都曾引起巨大的反响,有的甚至促使当地某些渎职官员下了台。批评外地的,老家人一般不是特别留意,事不关己嘛!批评本地的,就褒贬不一了。有人说他喜欢出风头,有人说此人一点都不讲乡情。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对出生地、生长地,都会有一份出自内心的牵挂。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为老家捐资修路、建学校、引进企业,在各种场合宣传老家的特产、风景,有的甚至回归故乡带领村人脱贫致富。只是,一个人热爱故乡永远不是单线条的,手里有资源的时候为老家的发展出钱出力固然是热爱,利用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监督老家的相关官员善待百姓,使老家的社会生态变得更干净、更公平、更人性,同样是一种热爱。

  鲁迅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批评主题。比如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主要是批判故乡一些落后的风俗、某些下层人士的愚昧、麻木,但鲁迅其实非常热爱故乡,与之交好的朋友沈兼士、马幼渔都是浙江人,最好的朋友许寿裳还是绍兴的,他们经常一起说家乡话、吃家乡菜,开心得不得了。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等,则主要批判当时的国民性,比如中国人的明哲保身、迷信、保守等等,然而,鲁迅的爱国心一直也不比别人少,在他的作品里,从来不乏渴望和平安宁、声讨外国侵略的文字。

  

  正常的、不带恶意的舆论监督是一个社会的肌体保持长久健康的前提。一个地方环境相对宽松,舆论监督到位,当地的政治生态就清廉、公正;某个地方反感舆论监督,以种种理由排斥写批评性报道的记者、时评人士,渎职侵权、以权谋私的现象就会泛滥成灾。

  

  我理解“乡情”在每个人心中的份量,但我反对一些人以“乡情”为借口,维护某些不合理的东西。干净、人性的老家才是可爱的,才会让五湖四海的游子有长久的依恋!

最好的镜子
被医保歧视的器官
乡情不是“免盯”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