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

王乾荣专栏语丝•谈片

他叫啥名字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06月23日   第 07 版)

  美国新选的总统,青愣率性,口无遮拦,甫一上任,凡事说干就干,上帝也管不了他,却惹下大麻烦。人们琢磨不透,这人到底是哪路神仙。

  

  在中国,因为一笔一画的方块汉字,不像西文那样由拉丁字母拼写而成,所以这位总统阁下的尊名DonaldTrump,也被译得怪怪的——摩登媒体叫他“多纳尔德·川普”,官媒叫他“唐纳德·特朗普”,令受众颇为迷糊——这尊大神,咋连名字都这么花样迭出呢!

  

  其实人家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大约他娘生下他就把他叫DonaldTrump;是咱们中国人,把这位先生的姓名弄成了两岔子。

  

  中国人音译外国人名,颇富趣味。赵丽蓉在一出小品里,把人家“玛丽姬丝”小姐说成“麻辣鸡丝”,当然为的是抖笑料,然而正式的翻译,也笑话多多。

  

  德国哲人Nietzsche,大多情况下被译成“尼采”,有人却译为“尼切”“尼策”甚至“泥鳅”——据说后面三个汉译名,更接近德文原声。俄罗斯作家Гоголь和Горький,两位名字头两个斯拉夫字母相同,一元一辅,拼出的音Го也应一样,咱们却让第一个人“郭戈里”姓“郭”,令第二个人“高尔基”姓“高”。

  

  我念书那会儿,全国几乎无人不知苏联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其实他叫Гагарин,本人那时学俄语,觉得这名译成汉语应是“嘎嘎林”。为什么翻译家不译成“嘎嘎林”或“噶噶林”呢?我想第一,汉语发ga音(即俄语发Га的音)的常见汉字,如嘎、噶、尕、尬、旮、尜、肐等等,意思都不是很雅,写出来也不美观;第二,译者可能是南方人,平常就把“加”念成ga,所以“嘎嘎林”就成“加加林”了。

  

  鲁迅绍兴人,操吴方音,学过德文和日文,在翻译外国人名时,常据德文或日文拼法,并按自己的口音,把“雨果”译为“嚣俄”,把“屠格涅夫”译成“都介涅夫”,跟咱们现在熟悉的雨果和屠格涅夫都大不一样,觉得好神。

  

  外国人的汉译名这么乱,不是好事儿,中国读者很可能把同一个人当成不相干的俩人甚至三个人——“川普”和“特朗普”,不就像两个人吗?怎么办呢?得有个规矩吧。其实规矩早有了。上世纪50年代,在周总理指示下,新华社成立了一个“译名室”,要把全国翻译外国人名的事规范、统一起来:第一,外国人张三在中国就叫张三,外国人李四在中国就叫李四,别乱喊成王二麻子——是为“名从主人”;第二,西风东渐早期译过的外国人名,哪怕音译得不太准,比如John译成“约翰”,只要大家觉得顺眼悦耳,就别叫“焦恩”了——是为“约定俗成”。大家均须以新华社所译为准。有了这两条,于是像“唐纳德·特朗普”这样常见的英译汉名字,就定下来了。那么现在,不管特朗普其人怎么搞怪,咱们还是按既定原则,把“多纳尔德·川普”叫成“唐纳德·特朗普”吧。如果咱们媒体有的用“特朗普”,有的用“川普”,岂非令人是非莫辩?有的文章,标题用“特朗普”,文内却是“川普”,更叫人讶异。哎呀,特朗普会不会跟咱们打姓名权官司?

  

  总之,规矩很重要。

“速成”博士与“浑身是假”
他叫啥名字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