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1月20日 星期五

悬念大师

●文/周云龙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01月20日   第 07 版)

  即将揭晓
  李景山

  老邓搭乘同乡大崔的便车,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这趟旅程让他有了一个意外收获。他的朋友老沈,刚刚下岗在家,着急找点事做,以减轻家庭负担。回程与大崔聊及此事,大崔说可以找他的朋友帮忙,找个超市保安的工作。大崔在国企工作,深耕多年,门路宽广,老邓赶紧代友言谢,心里掠过一丝得意:一个老乡,胜过三个公章。

  

  老沈那边听到消息,十二分感激,从老邓那里要来号码,给大崔打了电话,先是感谢,再是感恩,后是拜托。大崔答得爽快:没事,都是老乡;超市那位经理,最近到上海出差了,要等两天。

  

  过了三天,没有消息。本就与大崔不相识,老沈只好催老邓。然而又过了一周,仍旧没有任何音讯。老沈已经不抱希望了,大崔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要他下周一就到某某超市去。老沈心里有疑惑,嘴上连说好,当即请大崔预留时间,薄酒答谢。他哪里知道,老邓背地里已经电话、微信催问了大崔两次。

  

  老沈电话这端一番客气,接着便切入关键问题:周一,到那里具体找哪一位?大崔回复:周一上午,再告诉你。老沈心想,这回真的麻烦大了,人家到此刻都还在想方设法帮助自己的工作周旋。

  

  老沈第一时间将喜讯转达给老邓。此时,轮到老邓有点不踏实了:既然说定周一,怎么还不确定找谁?本来这件事情不大,居然一波三折,大崔不断留下悬念,有什么意义吗?那次搭便车之前,他们并无实质性交往,只是他的小学同学和大崔是初中同学,同学的同学,不等于亲上加亲吗?老邓一直这么认为的,此刻如梦初醒,突然意识到应该电话问问自己的小学同学:大崔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电话拨过去,小学同学开头就撂下一句:啊?他的话,你也能信?看到谜底揭开,老邓反而淡定了,还是坚持打了一个电话给大崔,就想听听他怎么继续编:上次拜托你的那事,怎么说的?大崔依然从容作答:用人的名单,已报给上海总部,要等回话。

  

  “回话”等了一年,终于没有“回”。这件未能办成的小事,却给老沈和老邓另一个意外的收获:社会上什么奇葩都有,有的人就是能将琐碎的日常生活折腾得悬念迭出。

  

  欲知奇葩之底细,要听其言,更得观其行;听其言或观其行,其实也有两条捷径,一是“百度”他过去的同学,知根;一是“谷歌”他现在的同事,知底。

  

  当然,“人肉搜索”,先要选准引擎,还要学会筛选结果,学会听话听音。朋友的女儿,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男孩。朋友找到我打听男孩的为人处世,我只好搜索另一位熟识的好友,他是那个部门的主管,对方回复:我们是同事,不过,平时接触不多,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问其他人。——好了,还要人家说得更具体吗?

生活会上的“套话”
送水工壮壮
悬念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