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标题党:“读题时代”的网络雾霾

■文/赵威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01月13日   第 01 版)

  ■词不惊人语不休
  图/庞平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好的标题有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之效,犹如古人作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不过,若一味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就舍本逐末、背离初衷了。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让网友从海量信息中选择点击自己的文章?起个博人眼球的标题便成了终南捷径。于是,在网络“读题时代”,“标题党”愈演愈烈,为换取点击量,许多网站、新媒体不择手段,不顾新闻伦理道德,底线丢失,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

  

  为此,北京市网信办1月5日对网上“标题党”乱象开展执法检查,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焦点等网站下达行政执法检查通知书。“标题党”是一种网络雾霾,其危害不言而喻,笔者为其梳理了如下“七宗罪”。

  

  罪一,题文不符、表里不一。好的标题对一篇文章来说至关重要,若不能忠实于内容,标题再吸引眼球,也称不上是好标题。而“标题党”的标题往往与文章内容基本无关,甚至完全不相干。如“人神共愤,女子当街被拖走城管无视”,被拖走的其实是假人;“惨绝人寰,一夜之间杀了一家34口”,被杀的其实是一窝老鼠。

  

  罪二,“愚”乐受众、麻痹精神。西方学者尼尔·波兹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娱乐至死,在以电视传媒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人们的一切成为娱乐的附庸。越是对感官的刺激,人们越是趋之若鹜,最终毁掉的便是我们曾喜爱的东西。网络标题党把“娱乐至死”往前推进了一步,“愚”乐至死。

  

  罪三,厚颜无耻、恬不知羞。“无羞耻之心,非人也”,中国自古注重耻感教育,标题党却丢掉了羞耻心。如“白嫩少妇竟然这么干”,其实是讲十个做饭小技巧;“学会了这几招,床上功夫不得了”,其实是讲快速叠被子。以情色低级趣味诱导网民,一味追求三俗,是“标题党”的惯用手法。

  

  罪四,极力煽情、蛊惑人心。利用人们仇官、仇富、猎奇等不正常心理,“标题党”随意贴标签,不惜挑唆激化社会矛盾,以取得轰动效应,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罪五,造谣惑众,以讹传讹。网络是滋生、传播谣言的温床,标题党为其推波助澜,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别再吃了,好多中国人吃完中毒了”“你喝的牛奶竟然是这样,国内的别买了”……

  

  罪六,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看热闹的不怕事大,“标题党”通过断章取义,放大文章中某个信息,不惜扭曲文章本意,甚至凭空捏造事实,以达到危言耸听的效果。

  

  罪七,泯灭良知、污染环境。“标题党”犹如一颗新闻毒瘤,不仅破坏新闻舆论生态,也破坏社会价值观,致使人们的思想一片乌烟瘴气。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垄断被打破,人们获取信息更便捷、更多元,然而,“标题党”的出现,为这种多元信息蒙上一层阴影,成为一种网络雾霾,必须多管齐下,下大力气进行治理。

标题党:“读题时代”的网络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