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君武”的名字还是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少年时期,在《中国少年报》上阅读自己喜爱的《小虎子》漫画时,也曾在其它报刊上,似懂非懂地偶尔拜读过几幅华君武的漫画才逐渐记住的。而真
正结识华老,与之交往是1984年以后的事。那一年9月,我在电大中文班撰写毕业论文,反复筛选后决定选择以新出版的《华君武漫画选》作为评论对象,以《从容讽刺,痛下针砭》为题,三个多月的时间,五易其稿,终于写出了一篇八千多字的文稿。提交毕业论文后,我又冒昧地给当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主席的华君武先生寄去了一份,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尊敬的华老:您是一位著名漫画家,我是一个无名小辈。最近我写了一篇评论您的漫画的文稿,其中难免有违背您的创作原意之处,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我还引用了周总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评论也是有力的战斗。评论工作者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好朋友。”我说,“我的文稿还谈不上评论,我更不是评论工作者,只不过是一个热心漫画的普通读者。我把文稿寄给您,完全是为了征求您的意见,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如果有此意,请您作画批评我、讽刺我。”二十天后,我喜出望外地收到了华老的亲笔回信。信是这样写的:“沈占德同志,十分感谢你对我的鼓励,但是我自己很清楚,离你的评语还远着呢,再则有些画的本意也不像你所写的(均已在你的原稿上注明)。本来我对别人写我的文章是不表态的,因为我不应该指挥别人来写我,一般我不主张别人来写我。我常常讽刺那些胡吹瞎捧和那些对胡吹瞎捧甘之若饴的人,我也不愿落入这圈套。但是我回了你的信,原因是你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本身又不从事文艺工作,想必是业余来研究的,我尊重这种精神,再则你写了洋洋大篇,置之不理是不好的。
我感到你可以发表对任何一个人的艺术的看法,但是我认为你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些罗列,对一幅画重复解释画面,在结论上和一些政治上的东西生硬地连在一起,没有自己的见解。评论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要从复杂的创作现象中去提取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也不是引证某些伟人的)真知灼见,像从蚕茧里抽出丝头一样。对你说来又似乎太苛了。
为了感谢你对我创作的关心,另邮寄奉两本拙作,请你指教。”
华老将我给他写的信一同寄了回来,在20多页的文稿当中,几乎每页都标有华老亲笔修改的蝇头小楷。华老对我的许多具体评价,或赞同,或否定。比如我对《华君武漫画选》书中收录的1957年至1980年的作品,评价为“可以看作是我国这一段历史的记录”,他用朱笔批示道:“过奖了!!!”我称赞华老有深刻的洞察力,超人的胆识和真切的见解,他批语说:“夸大其词。”我概括华老的漫画多是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见长的,观后可以使被批评者满头冒汗,自惭形秽,觉得非洗面革心不可。华老谦虚地写道:“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我认为华老的漫画无论在思想性与艺术性,还是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完美的和谐统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华老在这些句子下面划了红线,并在旁边批语:“过高评价就变成笑料。”华老是极为认真的,就连我抄错的个别字也都一一作了纠正。华老的回信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鞭策和鼓励。通过这封回信,我亲身体验到了一位长者、名家对一个年轻人的关怀、爱护和循循善诱的教诲,同时也感受到华老的人格魅力,以及他谦虚谨慎的态度。从此更坚定了我今后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漫画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