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

社交网络的流行是人们的自恋行为增多的原因吗?

“我,我,我”症状

吉禾编译 《 讽刺与幽默 》( 2015年09月18日   第 14 版)

  对“我”的狂热真的成了一个趋势吗?绝对是的,《自恋流行病》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珍·特文格和W基思·坎贝尔说,自恋“已经成为精神文化的疾病,不是一种身体疾病”。我们都需要有一定的自尊,自恋则是将自尊这个概念极端化了。临床心理学家路易丝·马伦说,“有自恋性格的人感觉自己非常重要,非常独特,他们不断地追求名利,想得到过多的仰慕,对权利趋之若鹜。” 

  最初,有自恋特质的人往往是有魅力、过于自信、擅于宣传自己(并让别人也相信)。不是每个有自恋倾向的人都属于病态或者有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但自恋行为仍然是有害的,尤其是从人际交往层面来说的时候。 

  马伦说,“有自恋特质的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利用别人。他们也缺乏同情心,并且可能嫉妒他人。受到批评时,他们可表现出很漠然的表情,或对批评他们的人发火。而且,因为他们的自尊是要依赖成功的,所以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会非常抑郁。” 

  自恋增多 

  最让人担忧的是自恋行为正在增多。在1982年到2006年间,特文格和她的同事向超过1.6万名大学生征求他们对标准的自恋性格的看法,他们认为那些自恋者喜欢说的话包括,“我可以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如果我统治世界,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他们发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自恋性格的人增加的速度跟肥胖的人增加的速度一样快。到2006年的调查发现,1/4的人有自恋行为。在最近对英国小学生的调查中,对“你长大后想当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多的是想当“名人”。 

  青年人中自恋者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尊运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父母、甚至奥普拉都推崇“人人都是特别的,我们在爱别人之前先要爱自己”这种说法。但特文格说,“我们别不断地重复‘你是特别的’并叫孩子重复,孩子们已经够以自我为中心了。”之前的几代人要当名人的强烈渴望被唱片制作人、杂志编辑等文化的“看门人”过滤,这些“文化看门人”控制了文化雷达上出现什么以及出现谁。对于大多数人而

  言,出名仍是一个遥远的梦。但现在我们有互联网,每个与互联网连接的人都可以让世界知道他(她)有多特别。 

  新一波社会名流 

  二十年前,参加派对最多的女孩可能希望在社交页面上被提到。现在,任何“社会名流”都可以请一个公关公司,拍一个真人秀,或者有意网上泄露自己的艳照。 

  几百万用户不断地在网页上告诉我们他们的每一个思想、行动和欲望。每天新增12万个新博客,其中有一半主要用于宣传自己。 

  《关于我:爱一个自恋者》一书的作者西蒙·克洛姆顿说,“我们的文化痴迷于名人,因为我们关心名人早餐吃了什么,所以你很容易自欺欺人地以为每个人都关心你早餐吃了什么。”告诉世界关于你的美味煎蛋的更好方法是更新你的推特或脸书网页么? 

  一夜成名 

  有自恋特质的人会发现自己在一夜成名,在社交网站上吸引几千朋友——没有形成实际的情感联系,他们出名了,实现了愿望。有趣的是,这种社交的转变甚至得到了如《时代周刊》等一些文化机构的认可。 

  在社交网站在阅读别人的思考可能有趣,但自恋者的行为从长期来看可能有负面的结果。特文格和坎贝尔写道,“我们的文化关注自我羡慕,造成了很多人脱离现实,陷入幻想。”我们现在有虚富的人(热衷于抵押消费,实际上有很多债务),有虚美的人(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变美),虚假的运动员(通过服用兴奋剂提高比赛成绩),虚假的名人(通过电视真人秀或社交网络出名)……虚假的朋友(只通过社交网络相识和联系)。” 

  因为自恋的盛行,我们的人际交往受到很多损害。马伦说,“自恋者无法形成真正的关系,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人性的不完美。自恋者也很少感到自己受人羡慕。他们认识不到自己对他人的需要,因为他们觉得依靠他人是一种失败。自恋者的理想相当遥远,一旦真的实现了,他们会觉得自己非常了得;一旦失败了,他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一个只有少数人实现梦想的世界里,推行自恋可能会造成很糟糕的结果。

“我,我,我”症状
企鹅的故事
汤米的特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