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

“忽略儿童”社会应当反思

文/阮直 《 讽刺与幽默 》( 2015年07月24日   第 01 版)

  妈妈去哪儿了?
  图/臧强

  7月12日,山东临沂沂水的一家幼儿园内,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被困在私家车里,最终不幸身亡。而这辆车就是这所幼儿园用来接孩子的“校车”。6月27日,湘潭一对夫妇开车带着儿子外出,下车时把睡在后座不满4岁的儿子遗忘在了车内。等家人发现异常时,孩子已在车内被锁了6个小时,最终因高温缺氧窒息死亡。还有浙江义乌那个被困宝马车内最后得救的女童,究竟是孩子的母亲让砸“宝马”,还是不让砸“宝马”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要命的是明明知道把孩子独自放到车里就是危险,为啥还要放。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心酸得落泪,恨不得用皮鞭子沾凉水暴打这些“忽略儿童”的家长们一顿。 

  如此悲剧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可是却一再发生,几乎年年夏天都有。到底谁是儿童被困死于汽车之内的“杀手”呢?是夏日的高温?是密不透风的汽车?还是糊涂的父母?表面上看还是儿童的家长责任更大,可是众多的家长都如此忽略了孩子,这一定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在英国,将孩子留在车里的妈妈是要面临处罚的:至少有一年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她必须接受一年社区的培训,学习照料孩子的技巧。在这期间,她的孩子将被托付给孩子妈妈的亲戚照料。 

  在美国“忽略儿童”就是违法,别说把孩子忘在夏日的汽车中,就是父母没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儿童食品,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给孩子衣服穿,不给孩子看病,不给孩子安排一个合理的住处,父母们也会因此面临被剥夺监护权。就算孩子大了,也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放任自流”。在法律上,父母们有义务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独自待在家里。 

  这样看来,我们就不仅仅是父母当得轻松,社会在关爱儿童上的态度也是轻松的,而法律对儿童的保护也是不够的。我们对孩子的关爱虽然也很多,诸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办公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这些组织机构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立的。从国家到县区层层都有,“关工委”工作组织全国就有92万个,人员1250万人。仅深圳市就有“关工委”组织1773个。这么个庞大的社会组织是否应被赋予保护儿童生命与安全的责任呢?

  我们加强对孩子们政治、理想教育上的关怀,经常让孩子们到红色的传统教育基地去接受熏陶,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革命理想,将来也好接班。可保护好革命的种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是更重要吗。但是我们对儿童安全的忽略却不算违法。那么,上至国家下至县区街道各级“关工委”的1250万同志们,也包括“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办公室”的人员,大家是不是也该呼吁,制定“忽略儿童”的相关法律已经迫在眉睫。在没有立法之前,这两个组织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们被忽略的事情。

  我们“忽略儿童”的现象何止是把孩子困于汽车之内,那些被拐卖的儿童不是同样的被忽略吗?那些小小年纪就留守乡下的儿童在某种意思上也是一种被忽略。家长忽略了儿童,就是社会忽略了生命。社会如果能用法律与强制手段管制那些家长忽略儿童的行为,那些校车和私家车里被忘了的孩子、那些如小鸡般散逛的孩子们才会减少,生命应该大于“教育”吧。

稿件征集
“忽略儿童”社会应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