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5年04月03日 星期五

让“打假”“越打越小”

文/阮直 《 讽刺与幽默 》( 2015年04月03日   第 01 版)

  商界西游
  图/侯晓强

  民间俗语曰“越打越大是棉花”,这句话如今用在王海的打假上恰切。20年前王海开始打假,他不会想到打假会成为职业,打假还打出了名声,打出了财富,打出了公司,是四家公司,并且是盈利的公司,仅去年一年王海打假总索赔额理论上就有1000万。

  综合今年市场的假冒伪劣案件,王海的打假“产业”应属于朝阳产业,远景不暗淡。现实造就了王海,中国诞生“打假老板”第一位人非王海莫属。老汉我预言,在创新难,就业难的当下,那些择业摇摆不定的大学生们,注册一家“打假公司”保准没错,保险公司要是有眼光,也该开设“打假公司”盈利投保新条款。

  俗话说“抓不光的虱子,拿不完的贼”,如今看,造假者比虱子还多,比贼还难对付。打假不职业化、公司化,谁能与假死磕。

  打假的主力军从来都是政府的工商,质检、公安、消协,再加上企业成立的打假机构,偶尔还有“刁民式”的打假,“英雄式”的打假,维护自身利益式的打假,一时恼火激情式的打假,也可为可谓铺天盖地在打假,可“假货”就像一堆棉花——越打越大。

  膨胀的假冒伪劣产品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连打假的政府专职人员都经常告诉老百姓要提高防范意识,要具备鉴别假冒伪劣的能力,其实这正是对自己能管好市场,彻底消灭假冒伪劣没有信心。如果我们的监管完善,市场干净,产品合格,你想买个假货都没有,消费者掌握了识别假货的本事不也是屠龙之技吗!根除假冒伪劣产品不要指望消费者,如果不借助现代的检验设备,消协秘书长自己的肉眼凡胎能看出奶粉合格不合格吗?让消费者自己识别假冒伪劣,就如武松的醉拳没打倒西门庆时,就别指望武大郎的扫堂腿还有奇功。

  王海平时的打假连热点新闻都算不上,这次之所以又被媒体热议,是王海的语言有了“力量”,我“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高尚。”别看王海说得低俗,其实结果很“高尚”。王海打假心里为了啥与别人无关,可王海打假的结果是社会受益。王海把打假变成职业,把自己打造成“打假老板”,毕竟是依法打假,没有《消法》做尚方宝剑,就没有王海的胜利,如果王海打假靠的是“黑吃黑”,他早就被那些黑心的商人、企业主给黑掉了。

  王海在打假的同时把自己的“事业”“打大”了,这足以说明社会的打假大环境在变好,王海打假创利越多,就越能说明我们的《消法》能落到了实处。只要王海的打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就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只有当假冒伪劣产品彻底退出市场、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维权制度形成并得到强力的执行时,王海才能从“打假老板”转身转型。而在今天,人们需要王海,社会也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目前有多少人会用《消法》维权?维权成本高、过程长,人们耗不起。特别令人忧心的是,有的人遭遇假冒伪劣求告无门,被一个个单位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更伤害了他们打假的信心。于是,他们只好忍气吞声。要是有了可求助的打假公司就不用放弃了,也就不会生气,职业打假人更不会生气,他们就拍没生意,“订单”多了收益才大呀。王海变身“打假老板”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只有誓与假冒伪劣死磕到底的打假职业人,假冒伪劣的产品才会像煤球——越打越小,不会是棉花——越打越大。▲

致读者
让“打假”“越打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