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你花了多少钱?”循着这句近日最流行的见面语,笔者发现,1993年南京大学四名男生寝室卧谈时的一句“笑言”,已被如“雪崩”一般的疯狂购物消解得近乎“大雪无痕”,六年前的“双11”,淘宝商城灵机一动“嫁接”网购促销活动,让“光棍节”衍生为堪称饕餮盛宴的购物狂欢节。
且看今朝,血管里流着“投机血”、擅长捕捉“战机”也制造噱头的各路商家,将“光棍脱光”这“上佳食材”勾上芡,蘸上蜜糖,裹着金箔,镶嵌得漂亮,打扮得养眼,演绎了一出出购物狂的悲喜剧。
“双11”的购物狂潮确实富于戏剧性。明明是属于单身汉的“节日”,却被天猫乾坤大挪移成为网络购物的“大联欢”,购物闹得欢的人,超过60%是有家有口人士,光棍不过四分之一。而且,这大幕拉开,上演的不只是狂欢,也有悲情剧,也有喜剧,却满含讽刺与幽默。既是如此,就应评出各式男女主角了——
喜剧最佳男女主角:这男主角非福州一先生莫属。他想在11日当夜大买特买,无奈被老婆用绳子绑住双手,不料,他竟然用脚操作下单,成功消费2万多元。女主角呢,似应授予他的老婆了,绑住老公双手,这是多有喜感的“创意”!
悲剧最佳男女主角:笔者推荐一对沈阳网友,孙小伙为避免“双11”虚抬价格,之前收藏了多款商品,但女友小凌不信这一条,也不信小孙不听劝就分手的威胁,刷爆了他俩所有的卡。小孙恶狠狠地将堆成小山一样的邮包摔到小凌身旁,将她“摔”成了悲情最佳女主角。不过,当他静下来看到刚买的围巾原本60元,“双11”当晚涨到900元再打折降到119元时,他也成了悲情男主角……众多网友擅长“创新”,“剁手族”这一新词就传神地表现了“双11”购物悲喜剧的惨烈与疯狂。是故,笔者以为,与其说这是购物的饕餮盛宴,不如直指其性状——庶几乎成了购物“雪崩”“雷暴”“火山喷发”,随之也成了一场“物灾人祸”。几家欢乐几家忧。此际,“灾区”之众已经投入了积极的“生产自救”,情绪还算稳定的大半“灾民”,恐怕会生畅想:如果“双11”之夜,路由器突然坏掉,就不会如此痛得直咬牙了吧?
是夜狂刷卡,胜读十年书。非常时段不过一天甚至几个小时,给人们的教益或教训也许远胜平庸十年。面对着阿里巴巴等喜出望外的电商,一边狂舞着571亿元的交易巨单,“标榜”自己坐拥“世界上最大的3D印钞机”,一边漠然“价格先涨后降”、“货源不足难抢”、“预付订金不退”等问题,形形色色的刷卡族固然应该有悟,有关方面、监管部门更当了然、明晰自己作为“市场守夜人”的责任:消费不可少了监管,市场失察就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