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方夜谭,不是安徒生童话——孩子们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反季节”教育:两三岁就开始“考幼儿园”,且“考幼儿园”似乎比考研还难!
接踵而来的,是幼升小的“小考”、小升初的“初考”,似乎比全国统一高考还难。但无论“考”的名目怎么变,这一场场“人生大考”,都无非是要把人考住,难倒。
为了避免“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不得不提前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则学初中课程,初中又学高中教材,到了高中,便只好学那万能的应试秘笈——死记硬背,题海大战,模拟考试。
这种“幼升小、小升初”的“大棚教育”考试体系,仿佛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反季节蔬菜”,以便尽早拿到高考市场去,卖个好价钱,考个好大学。
这实在是一朵教育的奇葩,孩子们也被“栽培”成了各种“奇葩”。在大学“补习”了几年幼儿园的“功课”,“奇葩”们轻松毕业,走向社会。
他们开始忙着找工作,忙着啃老,忙着透支自己的一生去买房,忙着结婚,忙着生孩子,忙着让自己的孩子两三岁就去“考幼儿园”,忙着和孩子一起经历“幼升小、小升初”的“反季节”教育……
就像那个放羊娃。问他:放羊干啥?答:卖钱。又问:要钱干啥?答:盖房子。又问:盖房子干啥?答:娶媳妇。又问:娶媳妇干啥?答:生孩子。又问:生孩子干啥?答:放羊……
“幼升小、小升初”便是一个新版“放羊故事”。为了让孩子挤进幼儿园、为小学作准备,父母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子、批条子,甚至不惜花成千上万的择校费、赞助费。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为何那么心甘情愿让自家孩子在幼儿园里“放羊”“深造”呢?
家庭层面,寄托着父母的希望、疼爱,甚至李某某他妈式的溺爱。父母这辈人吃了很多苦,不能再让孩子吃苦;父母没享受的待遇,要让孩子享受;父母没完成的心愿,要让孩子完成。
学校层面,“幼升小、小升初”的“素质教育”模式,灵魂仍是功利的应试教育。孩子、家长、老师被高考绑架,只能围着高考指挥棒打转转,瞎折腾。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童年、有限的青春、有限的生命,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社会层面,暴露出诸多民生问题。比如,幼儿园、小学数量局部不足,入学难的问题;父母忙于工作、疲于奔命,无暇照顾孩子的问题;公办幼儿园比私立幼儿园吃香,教育资源不均衡、欠公平的问题……
改变“幼升小、小升初”这一变态的“教育魔方”,首要任务是把童年还给孩子,更多关注和打造孩子的内心世界、精神风骨、人格力量。
社会要适当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对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应调整其父母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亲情、学会感恩,不至于长成“白眼狼”,连“常回家看看”也要用法律手段来监督、来强制。
放下考试,立地成才;远离“放羊”,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