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力数据解码浙江经济韧性 2024年08月12日

  国网杭州市供电公司员工到吉利汽车钱塘制造基地了解企业生产用电需求。
  丁豪/摄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探索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的浙江而言,更具挑战。

  2024年过半,浙江经济形势如何?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5.6%的GDP增速符合预期。国网浙江电力公布的上半年全省用电量数据,从另一个维度,解读浙江上半年经济情况。3019亿千瓦时的全社会用电量和8.7%的增速,显示在关键之年的浙江经济展现出非凡的韧性。这种韧性体现在哪?过去半年浙江又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增长韧性——增长点多,调整力强

  经济韧性是指一个经济体应对外部干扰、抵御风险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经营主体众多,既有灵活、对市场敏感的优点,也存在经营主体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弱问题。这种特点的经济体,如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增长,无疑为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目标实现注入强大信心。

  经济稳不稳,首先看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工业很大程度反映社会生产情况。能源则是工业的基础。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工业用电量20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不考虑价格因素,这个增速能够很好映照生产侧向好的基本面和趋势。

  宁波是浙江工业强市,上半年宁波工业用电量374.6亿千瓦时,增长14.3%,领跑全省。该市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实施“十项重大工程”,拼经济、稳增长、强动能、防风险,工业生产态势良好。1—6月,宁波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6.9%,“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全年加快0.6和1.4个百分点。

  把视野放大到全省。上半年,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实现增长。生产侧向好趋势明显,在进出口上得到进一步印证。省港航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1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4%。

  经济增长的韧性还表现为快速恢复能力。新能源整车制造业是浙江大力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政府引导之下,民资大量涌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内部逐渐出现优化调整。一季度,浙江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受部分车企经营困难影响,增幅放缓,杭州、温州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分别下滑62.2%和22.9%,到6月底,两地相关产业用电量增速降幅分别收窄7.8%和0.7%,显示在面对困难时,产业展现出较强的调整能力。

  金华、嘉兴等地新能源整车制造,以及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而再次获得发展契机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的兴起,为全省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从汽摩配产业发展而来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正成为金华“第一链”。

  “目前,金华拥有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多达1500家,其中很大一批是业内老牌企业,或是异军突起的‘黑马’,如零跑、今飞等。”金华市汽摩配行业协会秘书长章豪表示。

  数据显示,上半年,金华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39.0%,推动浙江省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74%。上半年,浙江省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7.03%。

  正是这种“此起彼伏”的态势,让浙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韧性。

  ■结构韧性——产业转型,质效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对浙江来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效。

  纺织业曾是浙江工业经济支柱。2007年,纺织业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1.6%,到“十三五”末,这一比例已经降至5.6%。

  进入“十四五”,在疫情、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下,浙江纺织业一度面临困难。2022年二季度起,浙江纺织业用电量曾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2023年上半年,浙江纺织业用电量仅增长3.59%,远低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此后,浙江印发《关于支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加强创新驱动、加快数智赋能等八项具体举措,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引导之下,行业纷纷响应。柯桥是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基地,拥有纺织企业8000余家,产值逾千亿元。面对转型需要,政府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等新制造,大力发展碳纤维、石墨烯纤维、生物基纤维等新材料,不断开发智能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新产品,形成纺织产业新“赛道”。

  数字技术也在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迎丰科技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实际业务和生产场景的模拟、分析、追踪、比对、测算,产品质量、成本等信息实现全程追溯。“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能耗降低20%左右。”企业副总经理徐叶根介绍。

  新材料、新技术赋能,让浙江纺织业焕发新机。

  目前,仅柯桥区拥有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255家、创新专业服务机构46家,产业高端设备普及率达60%以上,当地纺织印染这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转变。数据显示,1—6月,行业累计用电量235.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7%,累计用电量达到近五年峰值。

  传统产业升级,以数字经济产业和“新三样”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则扬帆出海。上半年31类制造业中行业用电量出现同比上升的行业共27类,增长面为87.1%,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速为16.7%,在制造业增量中贡献度达54.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新能源产业带动,用电量在制造业中排名第五,用电增速达25.9%,居前十大制造业第一。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向新向绿而行的转变在嘉兴尤为明显。作为工业强市,桐乡拥有新凤鸣、桐昆等多家以化纤制造为主业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近年来,桐乡加快发展动能转变,推动产业从桑蚕丝、化纤丝、玻纤丝、纺织服装“三丝一纺”,向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和工业互联网“三智一网”转型,吸引合众汽车等企业入驻。

  眼下的桐乡,拥有全国少见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从汽配到车用电子、从软件开发到车路协同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

  ■市场韧性——百姓富足,需求旺盛

  对浙江来说,经济长期增长最大的底气来自广阔的内需市场。6600万,相当于英国的人口规模,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让浙江经济韧性具有鲜明的“百姓富足、需求旺盛”的特征。

  居民用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居民用电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从人均角度看,人均居民用电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人均用电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处于同一区间内。2024年上半年浙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41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1%,增量达30.61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贡献度为12.69%。

  这一方面说明,在增强人民福祉方面,国网浙江电力全力增加电力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当前居民电价和居民收入之下,浙江人普遍敢于用电,愿意用电,用得起电。随着城乡电气化水平的越来越高,可以预见,浙江居民用电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需求旺盛,不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用电上,还体现在与消费相关行业上。上半年,各大演唱会曾“一票难求”,五一小长假高铁票“秒光”,均反映居民在消费方面,依然热情高涨。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五天时间,西湖景区共接待客流量323.03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其中,5月2日,西湖景区接待客流93.72万人次,创近十年来新高。

  这种消费热情反映在用电量数据上,是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用电量达到59.3亿度,同比增长5.7%。与消费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用电量分别为121.7亿度、40.1亿度,增速分别达到18.4%、14.3%。

  近年来,全国铁路网络进一步拓展,居民高铁出行意愿进一步增强,而平台经济、直播经济的持续走热,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增长。此外,批发和零售业行业用电量12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1%;住宿和餐饮业行业用电量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2%,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三大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持续增长,制造业、旅游业用电量齐头并进,这些都表明浙江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好。”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何东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