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电复苏步履维艰 2023年03月06日

  今年2月末,日本内阁批准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包括一项《核能基本法》的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日本可以“采取必要措施,通过核能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此外,和《核能基本法》修正案一同获批的,还包括将核电机组运行期限提高至60年的法案,这一期限不包括停机的时间。

  日本核能委员会前代理委员长、长崎大学教授铃木达次郎在接受日本广播协会采访时对该修正案的通过表示惊讶:“政府减少对核电依赖的政策没有改变,但修正案与此自相矛盾,因为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核电。”

  ■■吸取教训 出台新规

  据了解,在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福岛核事故后,全国的核电机组全部进入停机状态,核电发电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曾一度归零。

  为充分吸取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日本参院全体会议在2012年曾表决批准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设置法》。该委员会旨在吸取福岛核事故教训,改革日本核电监管体制,做出有关核电站机组的技术性、科学性判断。2013年,该委员会出台了《实用发电用核反应堆及核燃料设施新规制基准》(以下简称《新基准》)的核电站新法规,提高了对地震和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要求,适用于日本全境的核电设施。

  事实上,福岛核事故后,日本一直在推动核电复苏,但进展缓慢。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核电在日本总发电量中占比仅为6.86%,虽较2020年有所上升,但相比事故前9.34%的占比依然有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决定退役的核电机组数量为24座。截至今年2月底,已经重启和通过安全审查的机组总数为17座,目前在运行机组7座,总装机容量731万千瓦,全部位于日本西海岸和濑户内海。

  ■■基准苛刻 审核漫长

  根据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介绍,判断核电站是否符合《新基准》的要求,需要通过审查和检查两个步骤。其中,审查包括对核电站的建设和改造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设置许可基准检查”、检查工程计划安排是否合理的“工事计划审查”,以及针对设施安全保障的“保安规定审查”。通过审查,获得“建设变更许可”后,可以对核电设施进行建设或改造。工程结束后,还将接受使用前检查、保安检查和设施定期检查。

  截至2月底,日本全境有10座核电机组正在接受审查,7座已通过审查,部分机组正等待重新开机。而在接受审查的机组中,早在2014-2015年就提出申请的占了多数,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机组至今都没有通过审核。

  日本核电站市民委员会主席、日本环境会议代表理事大岛坚一表示:“尽管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后决定重启核电机组,但额外的安全措施令每台机组耗费了约2200亿日元,现有部分机组的重启因运行期缩短而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大岛坚一强调,无论日本是否愿意,核电站都将陆续退役,“无核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到来。

  ■■重启废除 抉择两难

  2月24日,由于九州电力的准备不足,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表示,对正在运转的川内核电站和玄海核电站的抗震性审查已推迟,如果在明年4月前依然不能完成审查,那么这两个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共计414万千瓦的机组将全部被迫停机,届时,日本仅存的核电发电量会被进一步压缩。

  同时,有关各方对上述机组的重启日期也讳莫如深。例如,日本政府希望东京电力在今年夏天重启柏崎刈羽核电站,但东京电力董事长小林喜光却在1月和新澙县知事的会谈中表示:“我们正处于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严格评估之下,我认为现在明确指出一个重启日期,会损害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新澙县知事花角英世也表示,在新澙县政府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核查结果出来之前,他不会讨论柏崎刈羽核电站的重启问题。

  此外,等待重启的还包括部分“高龄”机组,例如,关西电力高浜发电站分别于1974年和1975年投产的第一和第二机组。虽然这些机组自福岛核事故后就处于停机状态,但至今也已服役近50年。随着新法案的通过,这些机组能否重启并再安全运转20年依然是未知数。

  与此同时,乏燃料的处理也是令日本核电业“头疼”的问题。2022年9月,日本各地乏燃料的后处理设施第26次宣布了投产延期。有专家指出,后处理设施的缺位将使日本各地核电站的乏燃料不断堆积,很多核电站的乏燃料已经接近可储存量的90%,恐怕几年后就会达到上限,无法继续运行。铃木达次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现实情况是,乏燃料将无处可去。因此,如果政府要重启后处理设施建设,就需要确保有储存设施与之配合。”

  即便是已经计划退役的24座核电机组,也需要依靠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大岛坚一表示,根据各核电站运营商公布的计划,全部退役需要20-30年,耗费4.2万亿日元,这可能还不包括人事费、管理和维护等费用。“此外,就算处理设施按原计划在2022年开始运行,退役工作也要在2062年开始,进一步的退役工作将在2102年左右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