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11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其中综合应用类城市8个(北京、南京、武汉、三亚、重庆、长春、合肥、济南),重卡特色类城市3个(宜宾、唐山、包头)。
此外,我国汽车行业在换电领域制定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也于1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补能方式,换电模式在政策和标准的支持下,正迎来加速发展。
换电模式呼声高涨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攀升,对充换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今年国庆期间,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的里程焦虑被媒体迅速放大。在此背景下,基于补能时间短的优势,换电模式呼声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推出换电车型近200款,累计推广数量超过15万辆,建成换电站近900座,换电车辆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通知》指出,本次应用试点城市类别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等多领域的综合应用类城市,以及聚焦重型商用车领域的重卡特色类城市,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
“11个试点城市具备产业基础好、应用场景多、换电经验丰富等亮点。”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指出,试点城市的落地,将对包括车企、换电站设备企业、运营企业、电池企业等在内的整个行业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下一步,国家层面会进一步出台指导性政策,细化试点城市的推进方案,各地方政府也将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办法。
预计2022年即可完成目标
工信部提出,本次试点总体目标为推广换电汽车超10万辆、换电站超1000座,还包括突破换电产品关键技术,打通基础设施审批流程,建立换电汽车监管平台,健全换电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换电模式产业生态,构建换电政策支持体系。
基于产业发展现状,仝宗旗判断,本次应用试点换电站建设目标预计在2022年即可完成。换电车辆目标随着换电试点城市的推广应用,预计未来2至3年内可以完成。
事实上,目前换电赛道已吸引众多企业跃跃欲试,其中既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参与,又有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科技等第三方运营商布局,还有中国石化、协鑫集团等能源企业跨界入局。“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新兴行业,多方参与有利于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在奥动新能源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黄春华看来,充换电相结合是解决电动汽车用户补能的最佳方案,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汽车补给的重要发展路径,政策催化下,换电万亿级市场井喷在即。
规模化发展需要互联互通
尽管政策利好,企业积极参与,但换电模式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黄春华指出,安全要求只是行业规范的一部分,换电模式还存在技术标准、运营标准、建设标准、电池包标准等不统一问题,难以互联互通,亟待予以解决。
“不可能一个企业一个标准。”仝宗旗认为,标准不统一,换电站不能共享是阻碍换电模式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他透露,《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业内正探索将换电站、电池箱体、电池管理系统等内容统一至两三个标准,而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标准。
另据仝宗旗介绍,目前个别地方政府在换电站建设审批上,不同主管部门的政策基调、方向也存在不一致问题,给企业带来一定困扰。“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补的部分转移到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