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农民生产生活用能方式,以及农村大气环境治理亟待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不久前刚发布、聚焦“三农”工作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已专门就“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作出明确部署——推进燃气下乡、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利用等均被纳入支持范围。两会期间,“乡村振兴”亦成为能源界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加强农林废弃物类生物质能利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乡村能源体系、发展普惠式光伏,建设万个10千瓦光伏村镇、实施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实施“百县千村万台风电工程”,以及新能源汽车下乡等诸多提案建议,进入公众视野。
“收入最低的农民,
却在消费最贵的能源”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必将加速农业农村的电气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步伐,也必然带来农村能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说,但目前我国乡村能源结构和供应体系仍以化石能源为主,难以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和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美丽乡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张传卫直言:“收入最低的农民群体,却在消费最贵的能源。”在他看来,以农村电价为例,其贵在:一是远距离输送,投入大;二是远距离输变电损耗大;三是运营成本高。
与之相反,农民身边随处可见的生物质能源,却生生地被浪费了。“我国农林业废弃物占生物质能资源比例超过65%,年可利用资源总量大约3.38亿吨标煤,但是目前利用率低于10%。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9.34亿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仅1138万千瓦,远低于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产业规模低于同为生物质发电的垃圾焚烧发电。”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杭州市委主委罗卫红指出。
“要实现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要求,清洁高效安全的新能源发展空间巨大。”张传卫指出,当前的农村能源供给,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结构、品质上,都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不相适应。
记者发现,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乡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2019年,全国近一半村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60%低于10万元。
在多位代表委员看来,实现广大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将是我国下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最紧迫任务。而通过大力发展乡村分布式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以及以微管网模式推进燃气下乡等,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不仅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还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大意义。
以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带动农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带动和经济发展。”张传卫强调。
记者了解到,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生物质资源之外,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可开发潜力分别超过15亿千瓦和1亿千瓦。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生物质、风、光等能源应该成为农村鼓励和加大加快开发的清洁能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能源。
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针对农村生物质资源利用,提出了“选择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农村生物质能创新利用示范村镇和零碳示范村”的建议。
就光伏而言,截至2020年7月,我国已经累计建成投运光伏扶贫电站2649万千瓦,惠及全国1472个县、138091个村、418万贫困户,平均每户贫困户对应超过6千瓦光伏。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建议,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开展1万个人均10千瓦光伏村镇建设,并将其与农村建筑现代化、农村清洁供暖、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深度电气化结合,力争建成碳中和现代化村镇。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风电项目已普遍具备经济可行性。”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认为,为赋能乡村经济,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建议在全国实施“百县千村万台风电工程”,创新合作经营模式,让闲置的自然资源成为农村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之一。
致公党亦建议,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可再生能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协同融合,探索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大规模融合应用的新模式,使之成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大政策支持,推动碳中和
在农村“生根发芽”
农业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产业之一,农业碳中和对于我国兑现“30·60”双碳目标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推动‘碳中和’在农村生根发芽,就要构建清洁低碳的农村能源供给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兴安盟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良指出。
“亿万农民既是能源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更是绿色能源的受益者。”张传卫建议,“把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力,并通过创新模式使之成为乡村基层组织和经济实体可靠、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新能源开发建设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创新的经济收益模式,通过乡村绿色低碳能源贡献中国‘碳达峰、碳中和’。”
陈良建议,在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出台相关优惠措施。
全国工商联亦建议,对于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有农林废弃物处理需求的地区,要“优先支持、发展生物质能”,让生物质能享受与风、光等清洁能源一致且公平的待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生则生”,让“就地消纳、能源替代补充”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