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站上浮式海上风电投资风口 2021年03月15日

  近年来,海上风电正由近海走向远海,从浅海转战深海,浮式海上风电也因此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尽管成本和技术仍然是阻碍其大规模商业化的壁垒,但海上风电市场下一个创新和竞争前沿已经集中于浮式海上风电。当前,亚洲、欧洲北海、北美太平洋沿岸等区域都有相关示范项目落地,而其中以亚洲地区的上升空间最大。

  亚洲市场空间广阔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指出,浮式海上风电正在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市场,中国、日本、韩国等都在打造关键示范和测试项目。近10年来,浮式海上风电仅占亚洲新增发电装机量的6%,随着亚洲加速淘汰燃煤发电,风电有望填补大部分新增发电份额,届时浮式海上风电也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

  与传统固定风电技术相比,浮式海上风电仍处于新生阶段,部署规模受限且装机容量很低,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其市场也将愈发成熟。伍德麦肯兹首席分析师Robert Liew指出:“从长远来看,浮式海上风电会成为亚太风电的代表,因为该地区大部分国家都有海岸线,即使在低风速地区,这一发电技术也可以释放沿海城市的风力资源。”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海上风电的技术可开发潜力超过71太瓦,其中71%属于较深水域,适用浮式海上风电。“只要开发这其中的1%,就可以满足全球10%的电力需求。”世界银行海上风电高级能源专家Mark Leybourne坦言。

  保障和风险管理服务公司DNV也作出了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强劲的预期,称其将在能源系统脱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50年,浮式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100兆瓦,猛增至250吉瓦,届时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2%。

  高成本是产业发展壁垒

  “新增1.56吉瓦的浮式海上风电装机,需要至少投入80亿美元,如果亚洲地区初期考虑增加9吉瓦装机,总投资可能高达580亿美元。”Robert Liew强调。截至目前,浮式海上风电每兆瓦时的发电成本是固定式海上风电平均成本的2倍左右,这意味着只有令成本降至颇具竞争力的水平,浮式海上风电才能大有可为。

  据了解,浮式海上风电成本高昂的一大原因是基础设施建造花费不菲。安装浮式海上风机需要重量达数万吨的钢或混凝土,而受制于天气和环境因素,安装时间可持续半年之久,可谓耗资、耗时、耗力。

  Robert Liew表示:“为确保浮式海上风电的长期可持续性,成本和电价必须大幅度下降,至少具备与新建天然气发电竞争的实力。”他补充称,当前全球运行中的浮式海上风电示范机组装机量只有21兆瓦,随着亚洲国家积极布局,预计2025-2030年间,亚洲浮式海上风电平均资本支出有望下降约40%,至260万-400万美元/兆瓦。

  根据日本的官方数据,在日本海域投建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只有将资本支出从目前的1000万美元/兆瓦降至400万美元/兆瓦,才可能实现商业化。相比之下,日本固定式海上风电的平均资本支出约为200万-300万美元/兆瓦。

  如何破解高成本困局成为浮式海上风电规模化的最大挑战。DNV指出,浮式海上风电成本节省的关键包括引入更大型的涡轮机、创建更大规模的风电场、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建立具有高度成本竞争力的供应链,预计到2050年,浮式海上风电的平均成本有望下降约70%。

  中日韩探索政策突破

  事实上,亚洲国家对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予以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这促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商愿意涉足其中,进而吸引更多投资。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海上风电并网规模持续增长,也逐渐向深远海发展,加快深远海资源的规划和开发。

  据龙源(北京)风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全智介绍,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目前在国内没有项目经验可循,国外成熟技术也不多且具有一定垄断性。对此,业内普遍呼吁出台适用于深远海区域海上风电的建设管理办法,加大对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并出台针对深远海海上风电补贴政策、财税优化政策,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实现平价化可持续发展。

  日本和韩国也在探索自己的浮式海上风电发展之路。据日本官方测算,日本风电潜力高达1880吉瓦,其中1600吉瓦在水深大于100 米的海上。去年6月,日本首次启动浮式海上风电招标,为了鼓励发展,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可享受上网电价补贴,最低装机要求为16.8兆瓦,补贴后的电价设定为36日元/千瓦时(约合0.34美元/千瓦时)。

  韩国则通过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大型海上风电项目选址、优先获得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证书等鼓励措施发展浮式海上风电。目前,韩国正在建设中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量超过2吉瓦,是全球规划中装机规模最大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Robert Liew表示,亚洲国家积极布局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将有助于该领域成本的快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