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与技术中心创新与终端应用组组长弗朗西斯科·博斯尔:

推动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电气化创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9月16日   第 02 版)

  如果要实现净零排放和脱碳化目标,可再生能源势必需要在电力产业中发挥主要作用。这意味着,未来将是电气化的未来,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当前,全球电力需求为220100亿千瓦时,到2050年预计将增长到700500亿千瓦时,是现在的3倍多。到2050年,仅生产绿氢所消耗电力就将达到200100亿千瓦时。目前全球电力总消耗量差不多是2050年生产绿氢的电力消耗量,这是电力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倍增,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提出三个策略:一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电力,为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行业提供能源。二是在电力供给侧,确保电力系统具备高度灵活性,以应对电力需求飞速增长,并为新的负荷创造灵活性。三是探索智能电气化,实现能源转型。

  成本最小化使电力价格能够惠及全球人民。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每年用于能源转型的投资需求高达4.4万亿美元。基于此,每年有1万亿美元将投资用于电气化和基础设施,电气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电网、电动汽车、热泵等。

  如果不使用智能电气化方式,而是对电动汽车、热泵、电锅炉电气化不加以控制地发展,则将需要额外投资投入到电网、电缆、系统加固、变压器开关基础设施中,导致原本每年1万亿美元的投资可能会增加3—5倍,也就是每年新增投资3万亿—5万亿美元。由此看来,必须以智能化方式实现可持续化转型。

  对于交通运输部门的电力使用,乘用车、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卡车毫无疑问将带来电力需求系统性增长。电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占比应从现在的1%左右增加到2050年的52%以上。这意味着,全世界需要至少有20亿辆电动车行驶在世界各地,因此需要部署电力系统来智能化充电。

  我们有技术上的创新,包括市场设计监管创新、系统规划运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把所有这些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汽车实现智能充电。智能充电不仅包括汽车从电网中获取单向充电,也需要配电系统运营商进行智能控制,需要确保基础设施标准化、可操作性、充电站建设能够按时完成。同时,城市规划部门、地方政府等需要通力合作,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使得电动汽车能够尽可能实现智能化充电。

  (本报记者 杨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