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5个核电工程获国家核准,拉动投资将超2000亿元

我国新建核电规模保持全球领先

■本报记者 朱学蕊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8月26日   第 01 版)

  8月1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能源报》记者获悉,此次核准的核电项目包括江苏徐圩一期、广东陆丰一期、山东招远一期、浙江三澳二期、广西白龙一期5个工程,合计11台机组。这是继2022年、2023年每年核准10台核电机组后,核准数量的又一纪录,至此,我国核准及新建核电机组增至40多台,继续领跑全球,将对持续拉动国内有效投资、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先进技术齐上阵 减碳效应将凸显

  江苏徐圩一期工程为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创新采用“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协同运行模式,以工业供热为主、兼顾电力供应的核动力厂。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为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供应工业蒸汽3250万吨,最大发电量超115亿千瓦时,可减少燃用标准煤7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60万吨,为加快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新路径。

  据了解,江苏徐圩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机组和1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以“2+1”配套方案构建“热电联产”电厂,拓展核能多元综合利用全新领域。

  就具体技术方案,中核集团透露,工程配套建设蒸汽换热站,首次采取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通过华龙一号主蒸汽加热除盐水制备饱和蒸汽,再利用高温气冷堆主蒸汽对饱和蒸汽二次升温,建成后设计工况下将同时具备高品质蒸汽供应能力和发电能力。

  此次新核准的5个项目,3个项目收入中广核囊中。其中,广东陆丰一期项目将采用CAP1000技术,山东招远一期、浙江三澳二期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至此,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达到33台,成为全球建造规模最大的三代核电技术。

  广西白龙一期工程是国家电投在广西开发的首座核电站,也是广西第二个核电项目。公开信息显示,白龙核电规划建设2台CAP1000核电机组和4台“国和一号”机组,其中一期工程2台机组采用CAP1000技术,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统计,加上陆丰一期、白龙一期两个项目,国内CAP系列三代核电合计核准、开工及投运项目增至6个,合计10台机组,批量化建设渐入佳境。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 有效投资陆续释放

  投资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型核电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产业多,历来是扩投资、稳增长的利器。

  2019—2023年,我国累计核准35台核电机组,核电产业整体呈现出积极安全有序的发展势头,为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4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新开工5台核电机组,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5年最高水平。

  “以国内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投资为例,目前单台机组投资大致为200亿元,过去5年累计直接投资额在7000亿元左右,新核准的11台也将超过2000亿元。” 一位新建核电项目负责人举例称,不过单台核电机组建造时间大约为5年,其提供的就业岗位、多种服务需求以及全生命周期对产业链的贡献值,将远远超出200亿元。“多个项目、多台机组陆续开建后,核电对扩大有效投资、激发稳增长动能的积极效应将持续释放。”

  对产业链而言,核电新项目核准意味着“订单在手,生产不愁”。上海经信委8月20日透露,在此次新获批的11台机组中,上海承接各类合同金额超600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

  国内某电气集团人士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该集团去年和今年的核电装备订单额已超150亿元,今年订单额比去年总体增长了27%左右,基本锁定部分核岛和常规岛设备。“核电规模化发展和新项目批量核准,带来巨大设备采购需求,制造企业也忙起来了。”

  除了拉动投资、激活制造业,核电更肩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任。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将沿海核电与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等一并列入清洁能源基地,并明确提出加快这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此前曾表示,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核电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性支撑电源。“当前我国多地正积极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