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潮汕夏日美食的记忆,不是街头小巷叫卖的草粿豆花,也不是风味独特的各种生腌打冷,而是一盘寻常的炒薄壳。
薄壳是东南沿海特有的海产品,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海湾或岛屿的滩涂中。薄壳是潮汕人的习惯叫法,其学名为寻氏肌蛤。《澄海县志》记载:“薄壳,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凤眼,壳青色而薄,一名凤眼蚬,夏月出佳,至秋味渐瘠。”
夏日的黄昏,因为有了薄壳,往往变得鲜活起来。从市场买来成串的薄壳,一粒粒咬缀在“薄壳碇”上,闪着动人的光泽。抱着盆坐在门第边,一粒粒将把薄壳摘下来,洗净捡好之后,还要略浸盐水去除泥沙。摘薄壳时,风中飘来的几段潮剧显得格外动听,咿咿呀呀的,还夹杂着卖草粿的吆喝声和声声蝉鸣,手里的活计立刻变得有趣起来。
父亲做的炒薄壳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把金不换洗净摘细,蒜头剁碎,红辣椒切丝,和薄壳一起放入小盆。油锅热好,蒜蓉爆香,放入金不换和薄壳,再倒入调好的酱汁,大火爆炒,当薄壳开口时,即可关火。此时,空气中早已弥漫着薄壳和金不换的香味。我总以为,就像番茄和鸡蛋是绝配,金不换和薄壳也最相宜,因为旧时家家户户几乎都要种一棵金不换,等着炒薄壳用。
一家人围坐着,像磕瓜子一样磕着新鲜出炉的薄壳。夏秋时节,我们时常将把饭桌搬到院中,边纳凉边吃晚餐。偶有相熟的人经过,看着高高的薄壳堆,总会戏谑打趣,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品尝人间至味的好心情。一位知名美食家曾赞赏炒薄壳:“享受这道菜,是碗底剩下的汤汁,没有其他海产比它更鲜甜的了。”
薄壳也有其加工生产技艺。渔民们采捞薄壳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块,俗称薄壳米。在澄海盐鸿镇,还有以薄壳米为原料的薄壳宴,如秋瓜煮薄壳米、薄壳米粿、薄壳米粉丝煲等,引来食客如云。每逢求学返乡的夏夜,我总会约上三两好友奔赴大排档,点一盘爆炒薄壳,配上两碗白粥,这样一顿夜宵,足以温柔整个夏天。
又是一年吃薄壳的时节,一家人抢着磕薄壳的画面,再次浮现脑海。我相信,纵然岁月老去,那一颗颗爽嫩鲜美的薄壳也会串珠成链,年年岁岁在心中点缀着每个晚风吹起的夏夜。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