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汛期矿山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强调,矿山企业须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认真开展矿山汛期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叫应”“回应”“响应”机制,全面提升矿山防汛应急能力。
近期,我国进入防汛关键时段,暴雨、强对流天气、高温等预警齐发。煤炭主产地山东、陕西、安徽等地处于洪涝灾害较高风险区,多地矿山安全监察部门加紧汛期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做好水害防治。同时,煤炭企业绷紧“安全弦”,提前部署、加强监测,时刻准备应对矿山突发状况,下属发电企业多措并举,协调能源保供和防汛安全,全力打好汛期“主动仗”。
汛期安监不放松
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近日表示,从7月16日开始,我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16日—8月15日)。从历史资料分析,这一期间全国洪水多发频发,容易发生流域性洪水。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形势严峻复杂。
汛期也是煤矿水害事故易发期。据了解,降雨会对地表水体、井下含水层和老空区进行补给,易导致煤矿水压升高、涌水量增大。同时,持续强降雨可能导致地表水从井口灌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入汛以来,多地矿山安全监察局研判汛期煤矿安全风险,针对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开展排查。
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监察执法八处今年开展专项监察,督促煤矿企业突出水害防治,加大对煤矿老窑、采空区等积水区的普查力度。辖区101处煤矿全面开展自查自改,形成问题隐患、风险管控“两个清单”,编制自查自改报告,建立和完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一矿一档”台账、汛期水害防治台账。
矿山安全监察局福建局对福建全省煤矿开展线上巡查,重点检查地面挡水墙、井下防水闸门等防排水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和巡查情况;对水害风险较高的煤矿,实行点对点视频连线,及时掌握汛期风险管控情况。组成5个督导组赴重点矿区开展防汛督导,督促基层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全力抓好防汛和矿山安全防范工作。同时,督促矿山企业制定矿山汛后安全检查方案,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汛后安全检查,形成问题隐患清单。
煤矿积极部署防汛面临暴雨洪水隐患,企业是保障安全的第一责任方。应对汛期,煤矿需认真组织排查开采范围内及周边影响煤矿安全的水库、河流、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等状况,排查工业场地内外的防洪渠道、井口周围护坡、防雷电设施等完好情况,建立健全完善可靠的地面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防止洪水灌井、溃水溃沙。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山东省中南部日前迎来暴雨天气。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鲍店煤矿及时监测到矿区12小时连续降雨量达到50毫米,调度信息中心迅速通过语音广播和电话下达撤离指令,61分钟后井下所有区域作业人员全部升井。
“降雨期间,我们增加对两河堤防的巡查频次,每天不少于2次对白马河、泗河进行巡查,随时掌握两河水文情况,确保堤防安全。”鲍店煤矿“三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矿还利用安全学习、班前会对雨季“三防”工作进行部署,加强对井下水灾事故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培训,确保每名职工都能够熟悉避灾路线。
为应对极端天气,山东能源集团滨湖煤矿加强汛期值班力量,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实时监控矿井生产各个环节。抢修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应对汛期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状况。面对强降雨,该矿制定临时应急抢险预案,实行“管理+电修”双值班工作机制,落实早、中、夜三班专人巡查工作方法,每天对矿井地面排水系统和水泵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地面排水畅通无阻。
保供防汛同步在线
极端天气持续,防洪防汛形势严峻,挑战着发电安全。2020年7月,强降雨导致的山洪曾冲垮华能井冈山电厂东部排水沟围墙,洪水冲入厂区,造成煤场局部坍塌,洪水倒灌入机组。近期高温和强降雨持续,多地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多家煤炭企业下属发电企业多管齐下,保障能源供应并强化防汛安全。
面对近期山东的强降雨,国家能源集团菏泽公司落实防汛预案,检查厂房防进水措施,确保厂区防雨、防汛通道通畅,排水设施完好。加强煤炭调运,保证防汛度夏期间煤炭稳定供应。加强档案室、库房等重点区域防范,确保监控、防火和报警设施正常运转。
作为华中区域主力电厂,中国神华岳阳电厂落实应急值守,随时准备应急响应。7月5日,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后,位于决口上游的岳阳电厂全员现场值守,针对运煤线路、取水管线、送出线路以及生产现场做评估分析,确保安全可控。
铁路运输是保障发电企业“口粮”充足的关键,大秦铁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战略动脉,承担全国铁路煤运总量近1/5,大秦车务段负责运抵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等8个港口公司集港煤炭及管内5个电厂直供煤炭的接卸任务。今年7月以来,大秦车务段管内各站以安全畅通为重点,加强应急值守,完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做好列车接发、分解、组合等工作。在暴雨极端天气到来时,该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做好运输组织,持续隐患排查整治,最大程度减轻高温和旱涝急转对行车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