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迎峰度夏保供电”系列报道之三

抓好需求侧响应 助电力供需平衡

■本报记者 苏南 林水静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7月01日   第 08 版)

  图为6月27日,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位于银川市金凤区新华百货CCmall商业广场内的新能源充电站设备进行巡检,保障新能源客户绿色出行。
  袁宏彦/摄

  图为6月14日,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宝鸡市高新区钓渭镇开展带电作业。
  吕文博/摄

  伴随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深入探索,广大电力用户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正不断提高。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今年迎峰度夏高峰期来临之际,多地电网深挖需求侧响应潜力,确保电网稳定和电力供应安全。目前,国网经营区有24个省份出台了需求响应政策。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和供需平衡。

  ■  响应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相继出台电力需求侧相关政策文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电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为各地开展需求响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需求响应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响应能力逐步提升。”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姚力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起,上海、江苏、天津、浙江等省(市)陆续开展需求响应。“预计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将达到当地最大历史用电负荷的3%—5%。”

  《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各地当前正持续优化响应机制。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建立需求响应“容量补贴+响应补贴”两部制补偿机制,有效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江苏最早构建自闭环尖峰电价机制,明确收取尖峰电费全部用于需求响应激励。

  其中,浙江的需求侧响应政策值得关注。该省2018年试点开展需求响应工作,2021年进一步丰富至全时间尺度响应类型,2023年首次纳入空调负荷、移峰填谷等措施。近期发布的《2024年浙江省迎峰度夏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往年“基础动作”上进行了升级,电力需求侧管理新增集中检修,即用户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将设备检修时段调整至迎峰度夏电力供需紧张时期,实现错峰检修,有效缓解电网供需压力。

  “我们厂原本计划今年5月开始分批次检修设备,持续大概1个月。”维达纸业(浙江)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刚好有集中检修政策,我们愿意将检修调整至在7月中旬。”此外,浙江金华市还明确全年度的移峰填谷、空调负荷管理、需求响应和储能顶峰等负荷管理工作,预计将安排3000万元的补贴资金池,用于各项负荷管理措施补贴。浙江丽水市针对各区县经济发展特点和用户画像特征,出台覆盖全域的“一县一策”县级负荷管理补贴办法。截至目前,浙江所有地市均已出台各类型负荷响应方式的补贴政策。

  ■  积极落实好响应资源池

  《中国能源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电网企业近期已开始组织启动需求侧响应申报工作,引导用户主动错峰避峰。电网企业拓展调节需求响应资源,已成为迎峰度夏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正通过优化负荷响应模式、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提前谋划需求侧管理工作,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截至目前,浙江出台各类型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已实现地市全覆盖。

  河北省保定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王光华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我们促请保定市发改委印发《保定市2024年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方案》,拓展需求响应资源池建设,优先将景观照明、施工用电、农业排灌等可调节、可转移负荷纳入节约用电,拓展需求响应资源池工商业用户2352户。”

  国网宁夏电力在落实需求响应保障时,扩大了虚拟电厂等可调节负荷资源规模、丰富资源聚合类型,确保需求侧资源调节能力80万千瓦以上。同时,发挥储能保供作用,推动最大调节能力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晚峰连续顶峰能力达到160万千瓦,保障储能资源“能用尽用”。

  国网陕西电力今年持续扩大需求响应资源池,完成450万千瓦资源签约,严格按照最大负荷30%编制迎峰度夏用电方案。此外,对重点用户开展专项可调节负荷资源规模动态核查,深化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应用,“一户一册”滚动梳理“两高”行业用户,规范负荷管理措施,启动实施流程,做好负荷分级分类分层管理,确保负荷管理措施精准落地。

  “我们已全力做好需求侧市场化响应组织工作,构建800万千瓦负荷调节资源库。”国网四川电力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该公司利用“网上国网”“绿色国网”推送能效账单和节能诊断服务,引导工商业企业节能降耗。“同时,倡议全民节约用电、科学用电,开展公司办公楼和员工节电示范行动、居民‘e起节电’活动,形成全社会良好节能风尚。”

  据了解,国网四川电力通过大力实行“供电+能效”服务,加快重点企业用能数据采集,形成能效分析报告,不断提升能效诊断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该公司制定“一企一策”能源管理方案,与企业共同探索更加科学的能源使用方式,提升企业用电需求侧响应能力,实现精准控荷。

  ■  创新响应商业模式

  如何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姚力表示,一是完善需求响应补贴资金疏导机制,建立健全需求响应资金长效渠道;二是扩大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类型和规模,鼓励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三是促进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有序衔接、高效协同,提高需求响应的市场化程度;四是探索创新需求响应商业模式,培育负荷聚合商和虚拟电厂。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创新需求响应商业模式在电力市场中正变得日益重要。随着电改深入推进,电力需求响应正走向市场化。以国网山东电力为例,该公司首次在国内建立了适应电力现货市场的“双导向、双市场”需求响应机制,即采用系统导向的紧急型需求响应和价格导向的经济型需求响应模式。据了解,这种模式平衡了政府、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各参与方的需求及利益,逐步建立了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此外,江苏、上海等省市也在不断创新探索需求响应机制。

  姚力认为,近年来,受极端天气、空调保有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空调负荷屡创新高,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造成巨大挑战。“可以重点挖掘设备容量大、调节技术路线成熟的工商业空调的调节潜力,建立健全空调负荷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机制,推动空调负荷通过市场手段常态化、规模化参与电网运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