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中国中煤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13 版)

  本报讯 实习记者杨沐岩报道 6月5日,中国中煤第五届“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中煤陕西公司举办。多家主流媒体代表,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师生代表,中国中煤党建工作部、宣传中心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所属平朔集团、上海能源、建设集团等单位代表参加活动,走访参观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项目、大海则煤矿和应急救援中心等地点。

  作为我国煤化工行业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煤陕西公司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动以设备互联互通、业务全面在线、数据全景感知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工厂建设。

  通过生产运行优化指挥中心大厅的屏幕,可以看到中煤陕西公司实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的情景。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取企业煤矿板块、化工板块生产运行情况的实时画面和关键数据,实现运销数据、煤质管理、仓储信息等信息集成与分析汇总,积极构建应急指挥决策中枢,为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一期项目总投资217亿元,2014年7月建成投产,年产205万吨甲醇、60万吨煤制烯烃,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首批试点示范企业,并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在煤化工厂区。该项目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构建统一的DCS、SIS系统,自控投用率、数采率均达到95%以上。搭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检测和全面感知预警,同时配备数字信息采集系统,可远程监测与诊断全厂设备运行状态。

  在建的煤化工二期项目预计年产220万吨甲醇、90万吨烯烃、25万吨乙烯。该项目还将利用废锅水煤浆气化技术副产高压蒸汽,以替代燃煤锅炉,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同时承担“3000吨级气化半废锅流程”和“40MW超大功率电机”两项国家应用示范任务。

  融合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前沿技术为大海则煤矿的智能化生产建设带来新模式,在该矿智能选煤厂、主副井工业场地、生产控制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实现智能化矿井的远程控制,井上井下双向交互和全面监管、动态调控生产运行。

  大海则煤矿作为世界最大立井煤矿,年产能达2000万吨,同时也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通过全矿井一套体系、一张网络、一个中心建设,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该矿率先应用“规划割煤+自动跟机+远程控制”的智能综采技术;开创“工作面自动掘进+地面远程可视干预”的智能掘进模式;建成行业最大的智能定量装载皮带,装备国内载重能力最大的宽窄罐笼;多场景应用智能机器人,多岗位实现无人远程集控。建成亚洲最大10万吨原煤球仓,国内最长3公里成套式模块装配栈桥。选煤厂行业内首次实现数字孪生全覆盖,煤炭洗选加工、采制化、装车全流程“无人化”。

  2024年3月,大海则煤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先后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煤矿智能创新大赛厚煤层特等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5G能源挑战奖”,为煤炭行业智能化矿井建设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