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致密气跻身我国天然气供应主力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8 版)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

  “双碳”目标下,加快非常规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以及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非常规油气中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资源,致密气资源量约占全国各类天然气总资源量的17%。中国石油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透露,在其国内天然气产量中,致密气占比为29.5%,已成为公司第二大天然气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气田开发所所长曹正林表示,致密气开发是保障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举措,可以实施加快发展和效益发展,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速能源结构调整。

  ■ 上产稳产进行时

  我国致密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和塔里木、吐哈和准噶尔盆地,占全国致密气资源总储量的93%。与煤层气及页岩气相比,致密气资源储量大、勘探开发潜力较大。近年来,我国致密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创新、持续突破,致密气得到有效开发,产量持续上升。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致密气夯实鄂尔多斯、四川两大资源阵地,产量稳步增长,全年产量超600亿立方米。

  “近年来,不论是规划气量还是实际产量,致密气都在不断上涨,而且产量可以与规划的勘探开发目标匹配达标。整体看,开发形势较为乐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气田研究所副所长郭智说。

  据了解,长庆油田是最早国内开发致密气且开发较为成功的油气田,创新形成了三维地震、水平井优快钻井、体积压裂等项致密气开发主体技术,高效建成国内最大致密气田——苏里格气田,2022年成为国内首个年产天然气突破300亿立方米的整装大气田,打造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创新高地。此外,四川盆地聚焦天然气战略突破和规模增储上产,针对川中古隆起海相多层系、老区气田、川南页岩气、陆相致密气等领域,推动勘探开发多点开花。

  从科研攻关成果看,致密气是加快上产的最现实领域,2035年有望上产至800亿立方米,并保持长期稳产。

  ■ 技术攻关破难题

  致密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强、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被认为是世界级开发难题,如何经济有效开发致密气藏是油气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由于其储层物性差,先导试验区建产头5年,28口气井总共才生产3亿立方米天然气,平均单井综合投资高达1300多万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贾爱林提出,气田要成功开发,关键要解决储层分布和评价气井产能两大关键问题。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气田开发过程中,中国石油将气井按照产气能力划分为三类,论证出各类气井均占1/3的比例,利用开发指标反算方法,预测了气井实现效益开发的关键经济指标,即单井综合成本必须控制在800万元以下。

  截至目前,致密气单井综合成本也控制在800万元以下,开发成本大幅下降。低成本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使苏里格气田致密气效益开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四川、塔里木等盆地致密气开发提供借鉴。

  “未来,需要不断攻关技术,做实老气田压舱石工程,推进老区稳产、新区上产、措施增产等协同发力,确保气田开发各项指标稳定向好。”曹正林说,“主体开发区以提高采收率为目标,新区新层系以提产、提效、降本为目标,并做好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产节奏。”

  ■ 量体裁衣差异化发展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高级专家冀光表示,目前最关键的是统筹致密气高效资源动用和低品位资源评价建产。未来,低品位复杂资源是致密气稳产与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但深、薄、散、高含水等特征制约了其效益开发。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石油未来将通过多专业、多手段融合,深入开展低品位复杂致密气藏富集规律和气水分布预测。同时,建立高精度透明气藏大模型,制定效益动用开发技术对策,打造基于三维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一体化的低品位致密气效益开发精品方案,支撑新区致密气规模开发。

  谈及如何探索形成致密气藏提高采收率新手段,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采收率重大开发试验项目长郭建林表示,致密气储量基数大、采收率低,常规的提高采收率手段相对单一,缺乏进攻性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

  “目前,我们部署了多种方式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项目团队将从开发技术路径选择、室内实验机理分析、选区评价标准、先导试验方案编制、开发动态跟踪和现场动态调整等几个方面开展攻关,探索形成致密气藏转方式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为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新动能。”郭建林介绍。

  此外,四川盆地也将“量体裁衣”,构建差异化的开发技术对策,为老区储量动用和新区效益建产提供指导,以支撑西南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