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煤矿打好汛期安全“主动仗”

■本报实习记者 杨沐岩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3 版)

  近期,多地应急管理部门针对煤矿安全度汛作出指示,要求煤矿应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汛期安全风险隐患、加强预警预报并落实安全责任。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数起较大水害事故和较大地质灾害事件,其中防治水责任悬空、安全管理混乱问题和安全意识缺乏等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进入6月,我国全面进入汛期,也进入煤矿水害事故易发期、高发期,多地煤矿部署安全度汛工作,积极打响汛期安全“主动仗”。

  汛期极端天气呈多发、强发态势,暴雨灾害和地质灾害风险增大。大气降水明显增多对地表水体、井下含水层和未封闭填实的小煤矿老空区进行补给,易导致煤矿水压升高、用水量增大。此外,持续强降雨还可能导致地表水从井口倒灌井下,造成淹井伤人事故,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则容易造成煤矿大面积停电风险加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煤矿带来次生事故的风险也会增加。

  汛期前,煤矿防汛工作逐步开展。4月,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度汛期煤矿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煤矿企业要结合全省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和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项排查整治,及早安排部署,5月底前组织一次自查自改,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汛期安全风险隐患和隐蔽致灾因素。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也于日前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汛期煤矿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汛期煤矿安全防范各项工作,认真组织隐患排查,积极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此外,河北、广西和福建等地应急部门也对矿山安全度汛作出具体部署。

  老空水害是煤矿水害的常见类型。2023年,山西晋城莒山煤矿发生较大水害事故。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芦则沟矿井也曾发生水害事故。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经采煤后,地下会形成老采空区,一段时间内,地下水、地表水等各类水通过采矿裂隙运移到采空区,形成积水,即老空水,对煤矿安全有较大威胁。“部分老空区上部存在联通地表的采空裂隙,雨季降水可能通过裂隙进入采空区,对积水进行补给。当煤矿采掘工程掘进到老空区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可能导通老空区,最终导致老空区积水涌入采掘系统,造成淹井等事故。”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此前印发的《防范遏制煤矿水害事故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探放老空水必须严格落实“查全、探清、放净、验准”四步工作程序,同时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探放水作业关键环节进行现场盯守指导。综合多起事故调查结果,涉事煤矿普遍存在防治水责任悬空,安全管理混乱问题,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探放水措施执行不力;矿级领导和区队管理人员重生产、轻安全,对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进行探放水失察。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除老空水外,汛期降雨易造成洪水、大风和雷电,这也是煤矿需面对的安全隐患。《措施》规定,各地煤矿须编制水害应急预案,每年汛期前至少开展1次演练,在暴雨、洪水、台风过境等极端天气危及矿井安全等紧急情况下必须立即停产撤人。

  记者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在督促煤矿企业自查自改的同时,该厅要求各企业吸取近年省内外汛期煤矿水害事故教训,提前研判每轮暴雨雨中、雨后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风险隐患及安全影响,确保防、关、停、撤、转、救等措施落实到位。该厅还要求当地各煤矿企业安排专人观测井下涌水量变化情况,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和灾害预警,严格落实“叫应”机制,遇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要立即采取停产停工撤人措施。

  此外,位于山西、山东和江苏的多个煤矿企业近期也打响了汛期安全“主动仗”,部署煤矿雨季防洪、防排水、防雷电的“三防”工作,增强煤矿应对雨季突发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