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三秦大地”风光耀 “电靓万家”气象新

■曹宇 柴迎 任楠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19 版)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检查新能源光伏发电设施。

  国网陕西电力正在对±800千伏祁韶线进行年度检修,电力工人正在走线检查。

  国网陕西电力工作人员开展新建千河送出双回线路架线工作。

  斑斓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绿色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地方实际,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是服务地区稳经济、促进能源转型和服务人民幸福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技术创新 能源利用更高效

  巍巍秦岭,绵延三千里。±800千伏祁韶线直流输电线路沿着秦岭屋脊分布开来,在这里,丰沛的绿电从西北大漠奔涌到两千公里外的大湖之南。

  祁韶线(陕西段)全线铁塔846基,大多位于崇山峻岭间。4月30日至5月11日年度检修期间,需完成186基杆塔,266处综合检修、技术改造、隐患治理等工作。100余名运检人员置身于郁郁葱葱山林间,全面守护绿电入三湘。

  ±800千伏祁韶线单片绝缘子重量达35斤,年检开始前,检修人员利用科技赋能线路检修,首次采用无人机在山区地带检修现场吊装运输玻璃绝缘子,通过“以机代人”的方式节约了检修时间和成本,大幅度提升了检修效率,确保检修现场安全高效。

  此外,本次年检全面升级线路输电运检平台功能,安装27套覆冰在线监测、4套舞动监测、3套弧垂在线监测装置,让线路具备“千里眼”“顺风耳”“通灵鼻”和“飞毛腿”等功能,相当于聘请了一个24小时在岗的“全能管家”,实现输电线路的实时数字全景监测。

  “这是该线路自投运以来,首次加装北斗防舞动在线监测装置,可以在线监测线路舞动情况。”国网陕西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800千伏祁韶线直流输电线路(陕西段)年度检修负责人祝暄懿介绍,加装舞动监测装置,配合杆塔上数据传感设备,实时获得导线舞动幅度、轨迹和位置信息,通过无人机,不需要登塔作业便能了解设备情况,提前采取风险防控。

  2022年,国网陕西超高压公司实现祁韶线陕西段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2023年,首次开展特高压直流带电融冰,实现了国内在特高压直流地线/光缆带电融冰领域零的突破;2024年“小飞人”升降工具,将作业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在一次又一次的检修过程中,数智化赋能在线路运维、检修和防灾减灾中,进一步增强了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基础,全力保障“西电东送”能源大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国网陕西电力充分激发全员创新创效活力,强化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持续开发安全高效生产作业装备,深化现场标准化作业,推广数智化、机械化施工转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挥科技、数字化支撑驱动作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助力电网高质量发展。

  结构优化 能源电力更可靠

  4月25日,由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安中心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变电工程—电气),110千伏GIS设备就位及安装完成86%,二次设备间屏柜就位及安装完成90%,现场作业人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主变压器的安装工作。

  电网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战略设施,国网陕西电力树牢“人民至上”理念,把加快电网建设和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作为头等大事,深化“在陕兴陕、在陕为陕”理念,持续优化建设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坚持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电网建设,全力推动电网建设取得新突破,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全力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

  4月28日,随着110千伏陈虢线顺利带电投运,标志着宝鸡330千伏陈仓变三项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全部成功投运。

  该工程的建成投运,加强了“330千伏宝硖双回+雍马+雍归”断面电力输送能力,优化了110千伏电网网架结构,缩短了110千伏的供电距离,提高了宝鸡市蟠龙新区、陈仓区等地区110千伏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该工程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历时19个月,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克服夏季高温、雨雪冰冻等外部因素影响,顺利完成竣工投运。

  今年,陕西电网进入主网大建设、配网大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大构建的新阶段,特高压工程投资同比增长6倍,主网投资规模是去年的1.47倍,配网投资规模是去年的1.35倍。开工750 千伏汉中、夏州—庆阳北、陕北至关中第三通道工程等82项工程,投运330千伏西安中心,高工三输变电等102项工程,全面推进陕西电网补强升级,助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供应多元 能源布局更优化

  今年3月,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陕北好“风光”,千里送江淮。

  该工程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送端以750千伏交流系统汇集陕西的光伏、风电及节能火电,接入配套新能源1100万千瓦,受端接入安徽负荷中心。工程起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换流站,止于安徽省合肥市合州换流站,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800万千瓦,直流线路全长1069千米。

  投产后,每年可向安徽输电超360亿千瓦时,陕西电力外送规模将超3100万千瓦,可推动陕西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电网形成坚强电力支撑。这对于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枢纽,目前探明的能源保有储量及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陕西稳步增强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持续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全面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目前,陕西电网通过4回750千伏线路与甘肃电网相联、通过±800千伏陕北—武汉特高压直流及灵宝直流背靠背与华中电网联网,通过±500千伏德宝直流与西南电网联网。另外在陕北通过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输电线路以及500千伏锦界、府谷两座电厂送出线路以点对网方式直供华北电网,电力外送能力达2235万千瓦,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十四五”末,陕西电力外送规模将达3967万千瓦、外送电量17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超过6500 万千瓦,届时将为西北新能源健康发展、充分消纳,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国网陕西电力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顶梁柱”作用,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责任,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