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储能电芯二季度有望重拾升势

■本报记者 杨梓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16 版)

  研究机构InfoLink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38.82GWh,其中大储(含工商业)、小储(含通讯)分别为34.75GWh与4.07GWh。第一季度储能市场总体表现较为低迷,电芯出货量同比下降2.2%。

  该机构认为,经历2023年末冲量后,2024年第一季度储能市场情绪冷淡,进入调整期。不过,该机构及业内人士预计,一季度的低迷走势并不会延续,今年二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将回升。而随着行业格局变动,以及300Ah+大容量电芯交付战的打响,行业竞争将持续升级。

  一季度需求疲软

  对于一季度储能市场情绪冷淡的原因,高工产研分析,2024第一季度储能锂电池去库存,2023四季度多个储能电芯企业出现冲量现象,加之国内市场第一季度为传统淡季,需求疲软,储能锂电池发货暂缓,虽有下游中标规模同比大幅提升,但发货量低于预期。从发货结构来看,一季度国内出货量小于海外出货量,海外大储需求高增。

  “在经历过去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一季度储能电芯相较于去年而言,并不会有太多超出预期的增长。”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不过,业内及受访人士普遍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整体储能市场情绪将迎来反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储能电芯出货量一季度同比下降但降幅不大,目前看来或是短期现象。“整体看来,一季度储能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但二季度市场发展,应会比一季度有所提升。”

  上海有色网分析认为,截至4月,储能电池库存达到38.72GWh,库销比为2.03个月,环比3月下降18%。当前储能端需求在二季度迎来高位,各环节为年中的并网做准备。从供应端来看,在经历了一季度的需求低迷,一季度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下滑,电芯厂减产去库之后,二季度电芯端库销比已经回归合理水平。与此同时,300+Ah电芯作为新产品,二季度各个电芯厂在加紧生产,提升产品合格率。综合作用下,导致储能电芯厂在二季度维持较高开工率,行业景气度较高。

  InfoLink指出,二季度,中国市场进入年中并网备货节奏,预计将提振市场需求。同时结合储能电芯企业二季度排产计划,预期二季度储能电芯出货量将重拾升势。

  价格战推动技术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储能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年初的0.9元/Wh—1.0元/Wh下降至年末的0.4元/Wh—0.5元/Wh,储能企业降本诉求迫切。受去库存影响,今年以来储能电芯价格仍延续去年的低价走势。鑫椤锂电的数据显示,5月20日,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芯均价为0.35元/Wh,最低价已至0.29元/Wh。而除了电芯价格外,储能系统中标价格也在接连走低。

  持续的价格战正导致市场快速变化。一方面,龙头企业优势愈发明显。InfoLink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90.9%,相较2023年的92%行业集中度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高位。

  另一方面,在储能行业技术升级、降本增效诉求推动下,储能电芯容量大型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宁德时代、远景动力、海辰储能、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多家企业都已布局300Ah+电芯产品,部分企业正朝着500Ah+乃至1000Ah+快速迈进。InfoLink指出,以314Ah为代表的300Ah+产品开始在中国大储市场流通。2024年第一季度300Ah+产品在全球大储市场渗透率为22%,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渗透率接近50%。不过,鉴于海外市场对电芯产品迭代的敏感性不高,并且产品认证周期较长,300Ah+产品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在海外市场大规模流通。

  安全性不容忽视

  当前储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起初大家都十分看好储能行业,拼命挤进这个赛道,竞争加剧、赛道拥挤后部分企业就会面临被淘汰的窘境。随着产业波动调整、优胜劣汰,之后产业供需才能达到平衡。”林伯强认为。

  在林伯强看来,相对而言,储能是新兴领域,近年来市场增长较快,当前处于短期内的调整波动。他认为,目前海外市场空间非常可观,我国储能电池产品质量好、竞争力强。面对空间大、利润高的海外市场,我国储能企业参与国际舞台竞争更要克服欧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重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储能行业加速洗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主旋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纵观海内外市场,当前企业要想在调整期的储能市场中站稳脚跟,除了有吸引力的价格外,企业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更加重要。

  随着今年一季度大电芯容量的加速渗透,大容量带来的安全风险随之增加。彭澎提醒:“近年来,储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未来大家对于储能产品安全性的要求肯定越来越高,安全事故的发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家对储能市场的信心,对行业会产生不利影响,未来进一步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保证长寿命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