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企业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产能过剩论”难挡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

■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4 版)

  近段时间以来,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美国极力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中国新能源产品低价竞争扰乱全球市场”等论调,掀起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日前,拜登政府宣布对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在内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

  然而,不切实际的指责打压不了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更阻碍不了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前进步伐。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3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另外,中国新能源产品对亚洲、欧洲等市场出口规模保持乐观。中外机构均预测,今年全球新能源产业将维持高需求和增长状态。

  中国持续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上作出表率。新能源产业作为中国的优势领域,为全球提供高质低价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助力全球节能降碳,向清洁能源转型。中国新能源产品远销海外,靠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迭代升级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采访中,《中国能源报》记者多次听到这一回答。中国新能源从业者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一路从学习追赶,并跑再到实现超越,让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

  中国技术成果实打实,沉甸甸。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研究机构5次打破纪录,保持在榜纪录7项。

  5月8日,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刷新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中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续航里程不断突破,新技术路线不断涌现,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广受好评,美誉度持续提升。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26.8%。

  中国新能源产品“能打”,是基于遍布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强大且完整的制造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最具经济性的选择。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动力电池到零部件,再到整车制造商,光伏行业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各种辅材,中国企业竞争力全面领先。

  “商品定价都是考虑了当地市场的情况,何谈是因为过剩了才卖得便宜,在中国卖得更便宜呢!产业链全、规模大,价格肯定实惠。真的过剩了,哪里还有需求,哪里还有市场,工厂就不用运转了。”中国新能源企业高管的语言质朴无华,但句句在理。

  在“中国产能过剩论”中,低价就是“罪证”。这恰恰证明了该论调是一个伪命题。没有竞争,何谈进步和发展。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就是市场开放竞争的结果。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是在充分竞争中打拼出来的。公平的竞争是有益的,是被全世界认可的。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需要竞争,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需要竞争。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基本规则中提出国民待遇,即成员国应将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在关税和其他贸易措施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不得对本国产品提供优惠待遇。这一原则旨在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避免对进口产品产生歧视。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近日表示,美对华贸易战打了6年,结果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2000亿美元,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到头来埋单的是美国消费者,吃亏的是美国企业,冲击的是国际经贸秩序。

  面对变乱交织的当今世界,只有开放汇聚合作力量、共享发展机遇,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