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首个以供汽供热为主要目的核动力厂环评获通过

核能牵手石化 拓路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3 版)

  核能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前,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获生态环境部原则通过。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以供汽供热为主要目的、兼顾电力供应的核动力厂,建成后将为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供应工业蒸汽,对加快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在业内看来,用核能耦合石化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蒸汽和热,实现多能互补,不仅拓展了核能的应用场景,也为石化领域的节能降碳和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前景广阔。

  解决石化企业用汽需求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一期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西陬山区域,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联合连云港金联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51:29:2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的商业性核能供热厂。

  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以下简称《报告书》),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将为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供应工业蒸汽,解决企业用汽需求,同时利用备用的热能发电,以缓解地方用电紧张局面。项目规划建设4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机组、2台HTR-PM600S高温气冷堆机组及其配套设施,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1套供热系统,按照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进行建设,全厂设计热负荷为8164t/h,一期工程建设一座供热厂房,供汽能力为全厂设计热符合的50%。

  “江苏省水力资源匮乏,风能资源电量不足、出力稳定性较低的问题,省内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减碳压力巨大。”《报告书》指出,通过发展核能,可避免过分依赖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

  据测算,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一期工程每年可减少消耗标煤76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63万吨。财务分析结果也显示,工程投产后在30年经济评价期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高效推动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石化行业既是化工材料和能量的提供者,也是能量消费大户。据统计,在石油转化油品和材料的过程中,约25%的化石能源用于加热(含烧焦过程)、驱动设备等而被消耗。除此之外,通过化石原料生产的产品又将碳排放延伸到终端消费领域。来自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数据显示,石化化工行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约为13%。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石化行业碳减排压力巨大。但另一方面,石化节能降碳也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曾公开表示,多年来,工艺及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带动行业能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但相关技术也已进入平台期,很难持续解决减碳问题。与此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行业自身还需加速转型、延伸中下游产业链和发展高端产品,向着中下游产业链及高端化学品的方向延伸,但转型深度越深、产业链越长、碳排放越高,需要跳出传统思路进行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化石能源为原料,让其生产过程耦合利用多种能源,以此高效推动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对实现用能结构低碳化、资源利用高价值化的目标意义重大。”孙丽丽指出。

  利用小型高温气冷堆耦合石化生产,即是孙丽丽给出的一种可行方案。以一个16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乙烯、200万吨/年芳烃项目为例,项目用电负荷700MW、超高压和高压蒸汽需求量合计1200t/h、全厂燃料气消耗合计220万吨/年。小型高温气冷堆可提供13.9MPa、571℃的高品质蒸汽,高温每个模块可产生主蒸汽350t/h;按照600MW级机组6个模块计算,最大供气量1800t/h,基本可满足企业用蒸汽需求。

  “小型高温气冷堆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具有安全性好、出口温度高等优点,可提供13.9MPa、571℃的高品质蒸汽,可以涵盖石化主要用蒸汽需求。”孙丽丽指出。

  助力构建多能互补能源耦合体系

  面对石化行业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事实上,早在2021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明确提出,鼓励石化基地或大型园区开展核能供热、供电示范应用。

  在孙丽丽看来,推动行业低碳转型,需要加快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耦合体系,通过两个或多个类型的能源按照利用原则和实现目标,通过耦合形成新的能源生态体系。

  “按照不同资源的条件和用能对象,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优化能源结构,满足用能需求,解决能源供需矛盾。比如,石油可以很好地生产碳材料、化工新材料和清洁能源,那就让其回归原料的本色;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可作为石化生产过程中所需能量的提供者,这样就可以满足各自需要,充分发挥不同特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孙丽丽表示,新能源的发展和核能技术的进步将加快促进化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结构转型。

  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项目是核能供热在石化园区的首次尝试,也是构建多能互补能源耦合体系的具体实践。与此同时,核能与石化的耦合也可进一步推动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目前国内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发展核能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之一。本项目在发展核能的战略之下,继续开拓核能的创新应用,为我国核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报告书》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