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加码治理隐患 合力保障安全

不让燃气设施“带病运行”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8 版)

  燃气管网安全运行事关民生大计。为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及设施老化更新改造,系统整治燃气安全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燃气安全风险,坚决遏制燃气安全事故,多地近日召开专项治理部署会议,重点推进“带病运行”老化燃气设备更新改造。

  广东省燃气安全专家程喜兵表示,随着管道燃气大规模普及利用,燃气安全隐患日渐突出,进一步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燃气安全重于泰山,保障用气安全任重道远。”程喜兵说,“攻坚燃气老旧设施更新改造,消除‘带病运行’老旧燃气管网安全问题,让‘城市血管’更健康,是相关主管部门和燃气企业的重要任务。未来,主管部门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进一步加强治本攻坚力度,疏通安全监管落实障碍,切实将燃气安全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末梢。”

  ◆多地重点推进整改◆

  当前,燃气管网设施老化腐蚀、管道占压、安全间距不足、第三方施工破坏等问题突出。

  “燃气普及和大规模利用已有二十多年,很多管道设施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设备设施老化给用气安全埋下隐患。”程喜兵坦言,此外,十多年前的燃气行业标准规范不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早期建设的埋地钢管很多都是在施工现场做防腐层施工,防腐质量以及阴极保护措施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大量的小区埋地燃气管道与架空立管的弯头连接部位、穿越楼板孔洞部位存在老化漏气问题,就与防腐质量问题密切相关。燃气管道设施老化以及燃气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是造成燃气管网‘带病运行’的主要原因。”

  “燃气管道及设施还普遍存在燃气标志标识缺失、管道平面位置及埋深底数不清、竣工图纸竣工资料缺失等问题。”程喜兵指出,“由于此前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但国内具备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施工等专业资质的单位却有限,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出现挂靠借用租用资质、层层转包分包等乱象,给工程质量及安全埋下隐患。”

  据了解,基于上述原因,不少燃气工程原始资料及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少工程投产通气使用多年却未通过竣工验收,工程档案缺失、不准确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保障燃气运行安全,多地将推进老旧燃气设备改造提上日程。

  山东省将扎实推进用户端、餐饮等经营单位燃气设备加装升级或以旧换新,推动液化气厂站标准化更新建设,实施燃气企业智能化提升建设。2024年,全省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800公里以上,到2027年更新改造2100公里以上。还将通过智慧化手段,重点支持在主城区人员密集场所等四级地区和20年以上燃气管道阀井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在厂站加装视频、压力流量监测设备。

  河南省公布的相关方案,鼓励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老旧燃气管道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与更新,从源头提升燃气管道设施本质安全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运行水平。

  广东省也将有序推动地下管网、地下管廊、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网感知设备建设,加快推进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运行年限满20年的燃气管道应改尽改。

  ◆“组合拳”推动政策落地◆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各地行动方案是提纲挈领的指导性、方向性文件,未来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经营企业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将政策真正落地。

  程喜兵表示,目前燃气管网存在隐蔽管道设施管理不足的问题。“城市中有很多在隐蔽位置敷设的燃气管道,比如敷设在河道、随桥梁敷设、建筑管道井或设备层敷设等情况,没有设置方便进入的检修通道,或者因空间所限导致巡检人员难以进入燃气管道所在位置。这样的管道在日常巡检管理中很容易被忽视,安全隐患也很难被发现。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针对隐蔽部位燃气管道重点加强管理和巡检迫切且必要,摸清底数重点加强管理。”

  广东省燃气高级工程师旷华指出,很难完全摸清埋藏隐蔽的管网 “家底”。“可以有针对性分批实施改造,将超深或占压管道迁改到可控可查的位置,对与埋藏较浅可控的管道进行扎实的安全隐患排查,分级分区域控制隐患较为合理。”

  此外,按照现行法规条例,燃气经营企业每年需入户安全检查一次。“实际上,这样‘一刀切’的频次并不合理。比如新建的使用年限不久的住户或商户一年一检的频次可以,但设施已老化的设备或管道一年一检肯定不够,应根据使用年限和老化情况增加巡检频次。”程喜兵指出。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根据有关规范,调压设备需要每三年更换皮膜等易损件,但实际上安装后几乎很少进行维护保养。“企业一味考虑运营成本,不坏不修,一坏就可能导致下游发生超压事故,或者导致燃气泄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气企业人士说,“别让整改落实总遇‘肠梗阻’。”

  程喜兵表示,近几年国内持续开展多轮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但燃气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且事故频发多发,主要原因就是隐患排查治理在基层一线仍然不扎实、不深入,专项整治“雨过地皮湿”,燃气安全的基础与内生动力仍然薄弱。当前,燃气管道和设备老化“带病运行”、燃气管道被建构筑物占压、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用户端燃气隐患突出和用户安全用气知识和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是制约燃气安全的主要突出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和燃气设施保护的执法惩处力度,加强全社会的燃气安全宣传和教育。”

  ◆整改管网资金很关键◆

  提高燃气管网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守护城市“生命线”,资金从哪里来?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的《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出资方面,要求专业经营单位依法履行对其服务范围内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的出资责任。同时,建立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资金专业经营单位、政府、用户合理共担机制。对更新改造涉及的道路开挖修复、园林绿地补偿等收费事项,按照“成本补偿”原则统筹。

  从目前的整改情况看,政府通常会为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提供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可用于燃气管网的改造,以提高安全性能和效率。另一部分则来自企业自筹资金,如燃气公司或相关运营企从自身的经营收入中筹集资金,用于管网改造升级。

  此外,燃气公司也可以通过吸引社会投资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或者通过增加用户燃气使用费、一次性收取改造费用的方式来分摊成本。

  中国燃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旧管网改造是一项公益性、惠民性强且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公司将以本次城镇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为契机,携手同行企业向各级政府发改部门、住建部门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建议,推动气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为燃气企业安全措施投入提供有力保障,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实落地。

  受访人士表示,燃气设备更新改造需要燃气企业投入更多安全运营成本,但目前燃气企业经营承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未来亟需理顺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让顺价更顺畅,促使燃气企业更有“底气”投入安全运营,保障燃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