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本报记者 王林 渠沛然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1 版)

  5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

  《声明》指出,持续巩固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并实现高水平发展,保障两国经济和能源安全。努力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且可持续,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根据市场原则开展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合作,确保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确保能源运输畅通无阻。共同推进中俄两国企业落实大型能源项目,并在可再生能源、氢能和碳市场等前景领域深化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宏图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能源都是中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随着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推进,中俄两国将以巩固现有合作为基础开辟新的合作方向。“油气贸易、投资合作将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合作增长点。”他强调。

  随着近年来油气贸易持续扩大,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油气资源进口来源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俄罗斯再次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8.97%。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LNG(液化天然气)与上年相比增长2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表示,中国已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双料最大进口国,俄罗斯油气资源可成为稳定的关键供给者。两国可以中长期合作协议为主,尽快完善能源定价机制,扩增油气管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范围。双方也可以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项目的多边合作为范本,探索“中俄+第三方市场”的更大合作空间,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投机、垄断经营等因素对能源市场的影响,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及价格稳定,完善全球能源治理。

  《中国海油2060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40年前,我国原油进口仍然维持在2亿吨/年以上,天然气仍然在1800亿立方米/年以上。未来,能源合作将是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衡中俄双边贸易的关键。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快速增长,能源作出积极贡献。在能源合作方面,俄罗斯有丰沛油气以及矿产资源,中国则有巨大市场需求,中俄合作互利双赢,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

  王文表示,除传统油气合作之外,中俄绿色能源合作也拥有广阔前景。中俄未来还可进一步开展节能降耗、碳捕捉、碳回收等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表示:“面向未来,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能源将成为下一步合作重点,风电、光伏、氢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可能成为新契合点。双方合作水平以及贸易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共同促进重大合作项目实施前景广阔。可以预期的是,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合作将有所加强,双方优势互补将促进实现共赢。”

  林伯强也表示:“以新能源为例,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链,‘新三样’出口规模快速增长,中俄在这些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