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插混汽车发力纯电续航

■本报记者 姚美娇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12 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混动之风越吹越劲。根据中汽协披露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为130.5万辆,同比增长13.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为78.4万辆,同比增长81.2%。插电混动增势强劲。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广大消费者希望新能源汽车能够像燃油车一样无限制地远行。在此背景下,可油可电的插电混动汽车愈发显示出市场竞争力。当前,“无限接近纯电的驾驶体验”正成为诸多插混车型的一大卖点,不少车企争相推出纯电续航更长的插混产品,与此同时,相关电池产品的性能比拼也进一步升级。

  ■带动插混电池装车量提升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混汽车续航里程更长,且不存在充电焦虑,备受消费者青睐,也吸引着诸多车企布局。2024北京车展期间,各大厂商混动新车齐亮相。例如,比亚迪海豹06DM—i首发,新车搭载比亚迪DM—i插电式混动系统;上汽通用汽车雪佛兰品牌宣布,雪佛兰首款智电插混SUV探界者Plus正式上市;五菱星光共创版双车齐发上市,新车提供纯电、插混两种动力形式。

  终端市场火热也牵引着电池需求的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24.7%,市占率为74%;插混乘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09.8%,市占率为16.9%。

  插混车型的畅销带动相应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鉴于插电混动车型在我国的实际增速,当前及未来,动力电池总出货量在纯电、混动车型上的装车比例,会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趋势。”

  据了解,插混、纯电动车型的性能需求不同,所搭载的电池类型也不相同。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动力电池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混动和插电混动汽车的电池需要频繁大功率放电,因此普遍采用功率型电池;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更追求长续航,需要电池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电能输出,因此采用能量型电池。”

  ■呈现大电量长续航趋势

  曹广平表示,混动车型的竞争尤为激烈,不仅要面对燃油车现有市场,还要面对纯电车的强势冲击,因此对电池和整车的性能要求更高。“电池不着火、长寿命、低成本、快充是最基本的要求,并且需要有结合发动机系统以及整车性能、功能上的更多创新。”

  据了解,插混市场正呈现出大电量长续航的趋势。基于部分消费者对插混车型更长的纯电续航需求,诸多插混、增程车型通过配备更大的电池包,以实现更长的纯电续航能力,试图使插混车主获得接近纯电的驾乘体验。例如,零跑C11增程搭载43.74kWh大容量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长达285公里,满足用户每周5个工作日的城市纯电通勤。

  随着带电量越来越大,更像“纯电车”的混动车似乎正成为风口。如今,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已逐步从最初的5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部分车型甚至已突破300公里。“其实,插混车型呈现出‘大电量’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表现。另外,当前电池价格下降也是插混车型呈现该趋势的原因之一。”张翔分析称,“现在很多车企通过优化技术指标,提升车辆的档次和价格,而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已经成为插混车型的竞争焦点之一。但是,多装电池也将增加车辆重量、抬高电池成本、增加能耗,因此插混车型采用大电池是短暂的现象。”

  “不过,大电池也不完全等于堆电池。电池容量加大后,电池热管理、一致性、安全性等的管理也有所提高。”曹广平表示。

  ■快充插混电池产品迭出

  随着插混车型持续走热,作为影响插混汽车核心性能要素之一的动力电池受到关注。当前不少电池厂商也在加速创新迭代,推出适用于插混车型的电池新品,而快充成为主要升级方向之一。近期,瑞浦兰钧推出全新问顶PHEV系列,在纯电续航的条件下,三款产品全面适配300公里以内混动车型的动力需求;2023年底,蜂巢能源推出面向PHEV和增程市场的三款大里程快充插混电芯,满足市场对大电量、长续航和快充性能的插混电池需求。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补能市场的强劲需求。快充可以为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体验,缓解‘补能焦虑’,已经成为市场刚需。”张翔说。

  “目前,电池快充技术在我国纯电动乃至混动车型上都有所体现。实际上这也证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更倾向于性能车,即首先用电池及整车性能来满足用户急需的整车特性要求,比如快充性能。”曹广平表示。

  业内有观点认为,随着插混车型电池容量越来越大、相关电池产品进一步迭代升级,插混车型正成为具备更长纯电续航的“电动主力军”。

  另外,针对插混车型未来发展,曹广平表示,未来3—10年内,即固态类电池等逐渐取得较大的突破前,插电等混动车型在我国普及仍会处于上升期、发展期、窗口期以及黄金期。

  张翔则认为:“如果未来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插混也可能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与混动车型相比,纯电车型结构简单,又更加环保,未来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