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价格可与其他技术路线产品同台竞技

光伏异质结组件市场竞争力显现

■本报记者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11 版)

  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电池片生产车间局部。

  在光伏组件的技术更迭中,n型替代p型已是大势所趋,在n型的技术路线中,异质结组件的市场竞争力开始显现。

  近日,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采购(标段一)开标,该标段招标容量为118兆瓦,招标组件类型为210毫米尺寸双玻组件,要求功率在690瓦以上。9家投标企业平均投标单价为0.877元/瓦,其中一家企业投标产品为异质结组件,其功率最高达到715瓦,在所有投标中为最高,而价格为0.88元/瓦,处于中间位置,甚至低于TOPCon组件报价。

  异质结和TOPCon是n型组件的代表。目前,光伏产品正转向n型技术。TOPCon理论最高转换效率低,价格低;异质结,理论转换效率高,价格高。在上述背景下,TOPCon产品产能快速扩张、市占率迅速提升。不过,随着价格下降,异质结产品有望后来居上。

  ■竞争力显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异质结组件理论转换效率更高,实际量产转换效率也高于PERC和TOPCon组件。但其价格亦高于PERC和TOPCon组件,这是异质结组件还未能成为新一代主流技术的原因。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经理杨翁表示,近两年,光伏行业对组件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促使异质结组件发展速度很快。PERC组件的转换效率是21.1%至21.7%,TOPCon组件是22.4%至22.9%,异质结组件为22.9%至23%。以210毫米尺寸为例,PERC组件、TOPCon组件和异质结组件的功率分别为660瓦至675瓦、695瓦至710瓦、710瓦至730瓦。

  与更高的转换效率和功率同时出现的是更高的成本。今年初,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曾发布异质结电池技术专题研究报告称,异质结电池经济性有待改善,降本空间广阔。测算显示,异质结电池单瓦成本较PERC约高0.12元。不过,报告同时提出,异质结产品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核心路线逐渐明晰,如降低银耗、改进封装工艺等。

  而从最近的投标价格出发,异质结产品发展快于市场预期。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异质结组件报价已经和TOPCon持平。“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今年异质结产品的竞争优势有望提升。”

  ■应用受欢迎

  杨翁认为,在高转换效率和高功率的加持下,异质结组件的应用范围开始拓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n型电池市占率达到25.6%,n型组件也在国内光伏组件招投标中迅速起量。另据公开信息,越来越多的大型电力公司在光伏组件集采招标项目中,大规模采购n型组件,甚至将异质结组件划分为独立标段。

  “在江浙沪闽一带的渔光互补项目中,以及沿海地区开发的海上光伏项目和大基地项目中,异质结组件具备一定优势。预计未来应用端对异质结组件的认可度也将逐年提升,两三年内,PERC组件的市场份额占比将降低,N型组件,尤其是异质结组件将成为应用首选。”杨翁说。

  彭澎则表示:“异质结组件可以垂直安装,也就是说可以和墙一样形成立面,或贴在立面墙上。垂直安装的好处是可以将光伏组件在原本中午发电高峰时的发电量降下来,同时其双面率高,早晚两端的发电量相对也会有所增长。这意味着光伏发电对电网和电力市场的友好度更高。另外,虽然会损失一些中午发电高峰时的发电量,但最终反映到电价上,发电收益还可能会增加。”

  ■出货量提升

  今年以来,宁夏小牛等数家企业先后宣布了在异质结领域取得的进展。第三方研究机构InfoLink认为,截至2023年底,异质结电池产能已经达到45吉瓦,预计2024年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异质结产品的出货量也有望持续上涨。行业内有预测称,随着n型产品对p型产品的加速替代,到2024年底PERC产品占比将降低至40%左右,保守预估异质结出货量将达到40吉瓦以上。

  长江证券的预测则进一步支撑了上述积极预期。其4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异质结电池总成本在2024年末将接近PERC电池,在2025年极大概率低于PERC电池的成本。

  彭澎指出,如果异质结产品价格可以和TOPCon持平,并保持稳定,异质结领域则有望迎来大的发展行情。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表示,近年来,异质结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并且在设备等方面逐步实现国产化,生产成本不断下降,量产效率不断提升。未来,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可能是“双碳”时代最佳的光伏技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