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辽宁探索地热产业“沸腾”发展

■ 本报记者 别凡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9 版)

  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地热能纳入《草案》,再次提振行业信心,部分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摩拳擦掌”,积极探索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辽宁是地热资源大省,有16个地热成矿区(带),资源储量相当于100亿吨以上标准煤,资源量排在全国前列,位居东北三省之首。”在近日召开的2024辽宁沈阳·地热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王利波表示,当前,辽宁正在建设新时代“六地”,建设清洁能源强省是其中重要任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意义重大,希望辽宁地热产业“沸腾”发展,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节能减排效果好的清洁能源,在发电、供暖制冷、健康疗养、农业养殖等多方面拥有广泛应用场景。我国地热直接利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13.3亿平方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地热产业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于2021年9月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同时明确提出,根据资源情况和市场需求,在辽宁等区域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发展地热产业,将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对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第一政委贾春曲表示。

  事实上,辽宁发展地热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关资料显示,辽宁省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地热田79处、开发利用40多处,初步探明的地热资源量居全国第八位。不过,由于辽宁大部分地热资源温度较低,无法用于地热发电,温泉等直接利用和以热泵技术采暖成为主要利用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辽宁省累计地源热泵供暖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

  丰富的地热资源与地处东北的辽宁对清洁供暖的需求“不谋而合”。立足资源优势,近年来,辽宁多次发文推动地热产业发展。2022年9月发布的《辽宁省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完善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统计和监测系统,因地制宜推行热泵、地热能等清洁供暖;2023年6月发布的《辽宁省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行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

  辽宁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对《关于大力开发中深层地热用于清洁取暖的建议》的答复也提出,在“100%回灌、取热不取水”的原则下,通过热泵技术对地热进行梯级利用,并将其与其他绿色能源进行多能互补,可较低成本地为各类建筑提供清洁取暖和生活热水。同时提出详细勘查、做好开发利用规划,严格审批、有序开发利用资源,政策支持、低成本筹集建设资金,技术对接、组织专家进行理论研究等多项工作打算。

  “辽宁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我们在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专业技术,和辽宁达成合作,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地热资源,在城市供暖、农村煤改地热能、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地热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向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