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内蒙古绿氢产业提档升级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18 版)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等十部门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绿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绿氢加氢站参照天然气加气站管理模式,经营性绿氢加氢站应向燃气主管部门取得经营许可。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绿氢产业安全管理办法。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能源资源富集,氢能来源广泛,应用场景丰富,制氢潜力巨大。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内蒙古此次发布的《办法》,破解了氢能尤其是绿氢发展的多重障碍,将进一步推进内蒙古全区绿氢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办法》建立了一整套绿氢产业安全管理机制,将有效管控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全链条重大安全风险,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安全发展。

  ■ 打破绿氢发展第一道“枷锁”

  “内蒙古为了推动绿氢发展,打破了束缚产业发展的第一道枷锁,在制氢环节,不需要企业再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说,未来,如果其他省份也参考内蒙古的做法,打破制氢环节枷锁,可带动后续产业链发展。

  “《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绿氢产业政策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办法》规范了绿氢生产、储存、运输、充装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了风险管控,基本形成了绿氢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办法》明确了绿氢产业链各环节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填补了安全监督管理空白,形成全链条安全监管。

  长期以来,氢被列入危化品范畴,制氢项目属于危化品生产领域,须布局在化工园区内,且需要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绿氢制造成本,限制了绿氢行业发展。

  在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高级产研经理李沁玲看来,《办法》有利于促进绿氢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支持氢能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沁玲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办法》将有效提高产业整体安全性,增强公众对绿氢产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办法》明确界定了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填补了现有监管空白,确保产业链各环节都处于严格有效的监管之下。

  ■ 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眼下,内蒙古乌海市许多公司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展开绿氢业务布局。其中,乌海氢力鸿运汽车有限公司正在乌海市海南区积极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

  “《办法》极大方便了公司的运营,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审批流程,而且还能降低项目成本。”该公司总经理王小伟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以前,公司要把氢气从乌海运送到宁夏的宁东地区,需先向乌海市申请特种危险品运输线路,再去银川申请实施地,而且还要分别向有关部门报备。“而现在,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都不需要了。”

  对此,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内蒙古乌海海峰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永也有类似感受。他表示,绿氢项目不需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后,我们就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去申请和维持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了,可以更加专注于绿氢项目的研发、建设和运营,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此外,《办法》提到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的充装单位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取得充装许可”,也将有助于氢能企业开展氢气在不同存储容器的商业探索和经营模式创新。记者了解到,乌海氢力鸿运汽车有限公司正在尝试氢燃料车辆氢气换罐模式。

  “比如,目前重型6×4牵引车拖曳13米氢气管束运输车20MP压力氢气的运输量约为350公斤,通过撬装站加压,实际给氢燃料重卡的加氢量约为200公斤,剩余的150公斤氢气,只得回运制氢厂,氢气卸载率仅为57%,效率较低。”王小伟举例说,如果使用车规级氢气换罐专利技术,氢气卸载率可大幅提升至95%左右,大大降低氢燃料运输成本。

  ■ 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 

  内蒙古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良好条件,绿氢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近几年,内蒙古以鄂尔多斯市为中心,辐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等城市群,构建鄂呼包乌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绿氢生产输出基地、氢能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基地、绿氢多元应用基地、氢能技术研发基地。

  前不久,随着内蒙古能源四子王旗风储项目100万千瓦、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二期三期150万千瓦、赤峰市能源物联网零碳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12.5万千瓦等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省区。

  “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绿电制氢和加氢,使得制氢可以靠近产业链前端。”某氢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借政策东风,在物流园区、煤炭集散地等非化工园区,沿物流运输线就近发展分布式绿电制氢、加氢,有效解决车辆至加氢站点的绕路问题。这样一来,加氢站点将分布得更密且更合理,从而降低氢能重卡的燃料成本。”

  绿氢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办法》的发布,让我们企业更加坚定信心,不用担心因危化品生产许可证问题而错失市场机遇,今后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多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蔡永欣喜地告诉记者。

  “今年,我们将积极推动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制取、储运和应用一体化发展的氢能产业集群。”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