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油气行业“智改数转”仍在路上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11 版)

  “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超98%,工厂监控成本降低30%,运营成本降低20%”……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油气田企业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生产运营优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成绩。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表示,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石油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顶层设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全产业链联通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油气行业“智改数转”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 降本增效明显

  数智化浪潮下,产业和技术都迎来新变革。焦方正表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很有效的方式。

  作为国家能源供应保障的顶梁柱,国内大型油气企业同样重视对“效率”的把控。

  “我们在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能销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比如,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的新格局持续巩固,国内能源供应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强。” 中国石油总会计师周松介绍说。

  中国海油成功打造了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32-6,其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达90%,操作费每年降低1500万元,并通过一体化智能管控赋能海上油田增储上产,恩平油田等多个海上油气田实现台风期间的无人远程遥控生产;深海1号成为世界首个可遥控生产的超深水平台,海上平台无人化率接近20%。此外,还建成了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5家单位和9个场景入选国家部委组织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名单。“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中国海油的运营效率,也为我国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海油副总经理俞进说。

  中国石化也开展安全高效运营的智能油气田建设。“前期,我们在很多油气田试点了智能油田建设。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之后,生产数据分析、管线泄漏的自动识别、安全违章识别等效率大幅提高,管理能力水平也不断提升。” 中国石化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副总经理赵学良说。

  “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目前油气田整体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整体能效降低8%,同时还实现了对整体重点环境排放点100%监控。另外,企业装置报警率下降70%,实现人员密集型操作向‘无人化’和‘少人化’模式转变。”赵学良补充说。

  ■ 安上“智慧大脑”非易事

  焦方正表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在数智技术、场景化落地、数字发展治理、自主创新研发、网络安全保障以及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智改数转”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发展过程中需克服技术风险、安全风险、合规风险等诸多挑战。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石化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数字壁垒仍亟待破除,不仅数字化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数据互联互通互享也存在较大障碍。” 俞进指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价值实现能力不足,行业数字化重复建设、低端竞争的问题较为明显。”

  俞进表示,油气行业拥有海量油气地质工程和生产运营数据,拥有勘探开发、工程、运输及安环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应重视可能制约未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以打破产业数据壁垒、促进产业数据资源共享、建设服务统一大市场的数据大模型为基本目标,以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加高质量、多质性、多质效为原则,推动智能油田、智能制造、智能设施建设,以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和发展石化行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化部总经理单彤文也表示,“整体来看,油气行业智能化发展还处于自动化、远程控制和管理阶段,部分替代了人工决策。而人工智能是智能管控油气田,我们目前离这个标准还有一段较长距离。”

  ■ 持续深化场景落地

  中国石化副总经理李永林表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推动油气产业“智改数转”,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未来应当如何去做?

  焦方正建议聚焦全产业链重点领域,推动多元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要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立足典型场景和应用需求。推进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厂、智慧管道、智能工厂等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石油石化行业向数智化时代迈进。”

  周松也表示,要持续深化场景落地,发挥全产业链场景优势,创新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部署,加快推进AI+能源化工生态建设,以数字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安全环保、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

  单彤文指出,要以场景为牵引,加速业务与AI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企业落地必须与场景结合,各单位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方面发挥优势不能一味追求‘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热点,还是要解决自身问题。” 单彤文说,“不怕场景小,就怕没有真正的用途,要在解决问题上积少成多。”

  至于选择何种场景,单彤文表示,可以选择意义重大、容易做成但不容易做好的项目作为切入点,从远程监视发展到远程操作,减少人工干预。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凤银表示,石油石化行业要直面挑战,让数字化、智能化充分赋能油气产业链各环节,通过科技引擎驱动传统油气产业向数智化发展迈进,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