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企业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绿电与绿算的双向奔赴

——国网青海电力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助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王翌萌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04 版)

  青海幅员辽阔,景色秀美。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资源富集,气候凉爽干燥,空气洁净,这些特点赋予了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青海抢抓“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等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国网青海电力向“新”发力,向“绿”而行,聚焦青海算力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拓宽绿色发展的青海之路。

  ■绿色能源支撑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初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滩上,一块块闪耀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向阳而列,构成了一片蓝色的“光伏海”,羊群穿梭其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瀚海戈壁上,一座座运行良好的风机主机一字排开,白色的“大风车”翩翩起舞。绿色能源在青藏高原上转化为源源绿电,随着一条条输电线路奔流向千家万户。

  青海作为绿色能源产业大省,具备风电、光伏、水能等独特的资源、能源和生态优势。目前已建成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获批国家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全面起势,水风光火储等多种电源协调发展,形成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绿电供给体系。

  置身于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大潮中,为推动能源优势转化为绿色算力产业优势,国网青海电力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支撑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更好优化配置新能源资源,促进绿色低碳用能。2023年,国网青海电力建成投运750千伏月杜双线、鱼托二回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打造形成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骨干网架,海西、海南地区新能源送出能力分别同比提升5.3%、8.7%。

  截至2023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超过5100万千瓦,占比93%,发电量占比超84%,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能源装机、电量占比“双主体”。青海电网已成为含碳因子最低的省级电网,绿电含量居全国首位。今年,青海省将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在绿色能源的强力支撑下,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在青藏高原蹄疾步稳。

  ■绿电交易助力绿色算力产业节能降碳

  4月16日,在青海省海东市,走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一排排机架整齐排列,位于机柜上方的智能小母线正在实时监测各机柜用电量。中心的智慧大屏上,风电、光电、水电等各类型清洁能源的用电量和减排数据实时跳动。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作为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已全面采用风电、光电、水电绿色能源供给,建立起绿电供应的整体循环。国网青海电力积极联合中国电信构建“智能电网+绿电交易+绿电溯源”的供应体系,有力支撑了该项目的建成落地。

  “在聚焦‘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国网青海电力放大绿色优势,结合青海电网资源禀赋及电力市场运行实际,大力推动绿电交易。”国网青海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主任温振江介绍。据悉,2023年,青海电力市场共组织完成绿电交易完成32.3亿千瓦时。其中,省内绿电交易、省间绿电交易分别完成12.7亿千瓦时、1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6倍、13倍。在绿证交易方面,青海电力市场组织完成省内绿证交易完成1.7万张,省间绿证交易完成1295.6万张。

  随着越来越多的算力产业项目入驻青海,青海累计核发新能源绿证超过650万张,为绿色算力发展提供了绿色电力消费的权威证明。国网青海电力充分发掘绿电交易需求,缩短交易周期,增加交易频次,通过“e-交易”平台组织省内平价光伏电站和大数据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提供“三全三免”绿色电力交易服务,累计成交电量0.46亿千瓦时。

  绿电交易给算力产业项目带来的减碳效果显著。自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投运以来,每年减碳量超30万吨,实现了真正的“零碳”排放。

  ■技术创新为绿色算力产业提供数据支撑

  4月15日,在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的集控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数据平台,动态分析数据中心及新能源电站的绿电生产、传输、消纳全过程数据,动态监测企业用电量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规律。

  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是国内首个由政府授牌的省级双碳大数据中心,也是国内首个集数据采集、存储、服务、运营为一体贯穿“源网荷储”全产业链的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了全面做好数据支撑服务,国网青海电力成功构建‘电-碳’测算模型。当前,该模型已在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成功运用,实现了重点行业、园区、企业碳排放全景看、一网控,围绕全省工业、交通等7大行业和5大产业,常态开展碳排放日核算和月分析。同时,为了更好拓展绿色算力发展优势,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挂牌成立青海零碳大数据产业实验室。”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总经理范克威介绍。

  除“电-碳”测算模型外,国网青海电力积极推动绿电价值传导体系,成功建成绿电溯源平台。该平台融合了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数字化技术,首创全网用能结构溯源算法模型,对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切片冻结”和“画像”,让每一度绿电都“有迹可循”。

  “绿电溯源平台与‘电-碳’模型的计算结果,为算力产业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数据保障。后续,国网青海电力将积极研究制定全绿电大数据中心评价标准、绿电溯源、零碳园区等技术标准,明确省内大数据产业全绿电供应实现路径,做好绿电溯源认证、碳排放监测分析、碳足迹研究等技术支撑服务,为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源动力。”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数字化部主任李宏波介绍。

  今年,青海省共谋划绿色算力产业重点项目55项,总规模为7.5万机架。其中,在建项目9项,2024年计划投资22.68亿元;新建项目46项,计划投资38.49亿元。变“绿电”为“绿算”,变“瓦特”为“比特”,国网青海电力将积极围绕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绿色算力电力中心,推动青海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凭借着“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自然资源禀赋,青海积极融入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大潮。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为青海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双碳”目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