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加油站多元化经营提速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4月22日   第 09 版)

  “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已经对成品油消费市场造成冲击,汽油消费或将明显下降,达峰时间可能提前,加油站总量也在减少。”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近日道出了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趋势。

  2023年,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国有石油公司加油站数量小幅增长,民营加油站数量降幅较大,加油站总量继续减少,从2022年的10.76万座减少至约10.58万座,降速约为1.67%。日前发布的《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中,一组数据证实了上述判断。

  “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传统加油站的“油气氢电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也将提速。”孙仁金说。

  ■数量再次下降

  2023年,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稳步复苏,成品油消费呈现恢复性增长,基本回升至2019年水平。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为综合能源供给带来机遇。但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背景下,传统加油站增长后劲不足,部分加油站被淘汰。

  2022年,全国加油站数量出现六年来的首降,今年加油站总量低于2022年,再次下降。数据显示,中国境内加油站总量约为10.58万座,减少1800多座。加油站密度持续下降,单站服务车辆数增长较快。

  在加油站数量整体下降的趋势下,加油站其他各项经营数据也有不同变化。具体来看,随着成品油需求快速反弹,石油公司成品油销售量增加,加油站零售效率提高,单站日销量显著上升。汽柴油的批零价格先落后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价差逐渐增加。此外,零售利润逐步增长,不同企业的盈利水平稍有差异。

  孙仁金表示,各石油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多元化、体系化、全面化发展,开发非油“新赛道”,完善非油专业线分级协同运营模式,非油业务稳步发展,整体盈利水平稳中有升。

  对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行业冲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能全认为不用过于悲观。“即使未来燃油车退出市场,内燃机仍有一定市场保有量,加油站也将存在,短时期内影响不是很大,石化行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瞄向不同“赛道”

  从细分赛道来看,不同类型的加油站向不同方向“发力”。

  “国有石油公司加油站总量微增,但不同公司的数量变化不一。中国石油虽继续淘汰低效站,但同时也在开发新站,所以加油站数量小幅增长;中国石化加油站数量继续低位增加;中国海油加油站数量略有减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加油站总量为5.5万余座,较2022年增加200余座。”  孙仁金说。

  国有石油公司均纷纷加快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站格局,尤其突出充换电业务及加氢站业务。其中,中国石油首座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金龙站日加氢能力全球最高。中国石化到2025年将建成保底600座、力争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建立总加注能力12万吨/年的加氢站网络,此外,还将落地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中国海油虽然加油站数量小幅减少,但积极拓展综合能源业务,目前已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南方电网、特来电等公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布局充电业务。

  近年来,民营加油站一直向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随着合规化经营要求越来越高,民营加油站运营成本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导致民营加油站销量受挤压,高成本与销量下滑的双重影响导致民营加油站利润下滑。虽然民营加油站正在积极布局城市新区、环线周边以及乡镇的加油站,但因高额投入导致资金紧张,部分民营企业只得以特许经营和短期租赁模式为主。

  “整体来看,相较国有石油公司,民营及地炼企业投资建设充换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力度要小很多。”孙仁金指出。

  因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加油站数量趋于饱和等原因,外资加油站整体收缩了投资力度,转而加大特许加盟开发模式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快布局充换电业务。

  ■加速发展多元经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加油站将加快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以实现提供能源补给、基础服务、辅助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蓝皮书》可以看出,当前综合能源服务站数量增长,投资建设力度加大。截至2023年上半年,各省市已有至少62座综合能源服务站投入运营,在建以及计划建设的综合能源服务站项目越来越多,并且有密集落地的趋势。综合能源服务站在运营管理、顾客体验、油非互动等方面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将加快。

  目前,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将综合能源站升级改造纳入发展规划,综合能源服务正逐渐成为能源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和发展共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城市群成为建设综合能源服务站的主要区域。

  根据《蓝皮书》,预计2024年“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站将进一步扩大范围,由大中城市加速向县级区域发展,县级高速公路收费站外道口、干线公路沿线、园区及工业集中区物流运输集散地,乡村骨干道路沿线及村口,城区道路主要节点等将成为“油气氢电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站的重要选址地。

  孙仁金表示,未来,品牌合作、多元化服务、“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关联业务将持续深化,推动非油业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综合能源服务站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快,将更准确地预测客户消费需求、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加油站“颜值”与“智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