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多年地质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攻关,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气田群,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1800亿立方米,年产规模达2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向西气东输平稳供气。这只是利用科技“利器”加大油气增储上产的一个缩影。从全国来看,2023年,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海洋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老油区深挖潜再次刷新我国陆上原油产量里程碑……科技创新不断驱动油气新发现和高效勘探开发。
“这些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夯实了能源安全的基石,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凤银说。
未来,如何通过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实现油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油气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技术带动效益产量
在2024中国油气开发技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均表示,我国常规油气开发建设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常规油气开发理论、开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油气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和发展带来“实打实”的产量和效益。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指出,我国油气行业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在油气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2023年,我国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万吨,连续七年保持千万吨级增长;天然气产量达到2353亿立方米,连续七年保持百亿方增产势头。
同时,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装备的进步支撑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深层超深层成为油气产量增长新阵地,高效建成多个深层大油气田;陆相页岩油开启新一轮“石油革命”,产量再创新高,展现了我国非常规油气发展的良好前景。此外,海上油田上产势头强劲,石油增产量占全国增量的一半以上。煤层气稳步推进中浅层滚动勘探开发,深层实现重大突破,全年生产煤层气超过110亿立方米。
加强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是破解产量快速增长与经济效益储量快速下降突出矛盾的关键。作为勘探开发主力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都通过科技攻关不断挖掘老油田上产潜力。
其中,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突破国外油田综合含水80%以后不能稳产的开发规律,创下高产稳产期最长的历史“奇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通过理论创新、技术革新实现2500万吨以上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将在“十四五”后两年,通过技术攻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新投入地质储量1亿吨以上,年增油150万吨以上。中国海油则通过智能分注技术,支撑老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至10%以内,助力老油田稳油控水。
焦方正表示,各陆上油气田深化油气藏精细开发、效益开发,强化水驱,大力开展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驱、稠油热采等新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成果,实现老油气田稳产,继续发挥稳产压舱石作用。
瞄准上产新增长极
从万米深井打造“中国深度”,到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深水深层大油田;从煤层气突破深度禁区实现重要突破,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到页岩气发展向深层跨越,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为保障油气资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助力深层超深层、海洋深水、非常规油气成为增储上产新阵地。
焦方正表示,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甜点评价、地质精细建模、储层改造、地质工程一体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水驱压裂装备、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一批开发利器,推动致密油气高效开发,支撑页岩油气规模开发、效益开发,产量快速增长,助力深层煤岩气取得重大突破。非常规油气已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
“我们创新了甜点精准评价及轨迹精
细调控技术,在此帮助下,目前甜点预测精度超过90%,优质甜点钻遇率已经由以前的40%—50%提升至60%—80%。”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原油事业部总经理张辉介绍说。
在深层、超深层领域,以“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1.2万米自动化钻机等为代表的深地钻探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深层、超深层油气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效开发建成覆满、顺北、大北等多个油气田。“比如顺北超深层油气藏高效开发,在技术更新迭代助推下,建成年产300万吨油气规模阵地,成为中国石化规模增储上产新阵地。”中国石化副总经理牛栓文说。
在海域油气领域,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海上低渗油田压裂、深水水下生产与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支撑了海上油气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油气产量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孙
福街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国内海上原油产量从2019年的4301万吨增至2023年的5545万吨,新井工作量接续跨越式发展,提前2年实现七年行动计划2025年产量目标。“未来积极布局前瞻技术走向超深层,探索超浅层,持续夯实油气产量。”
“智慧”持续赋能
石油石化行业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对算力需求极大。助力油气行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智能驱动、数据驱动、信息驱动。对于未来增储上产发展方向,上游勘探开发主力军不约而同选择“智慧”赋能。
今年2月,我国首个油气储运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WisGPT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储运领域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将为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和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表示,油气行业智能化发展刚刚起步,但已经研发了多款行业知识大语言模型,并取得进展。“比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研究的PetroAI,拥有能源行业丰富的知识语料,学习超过26万份石油科技文献,十余万个勘探开发的知识图谱三元组,是更懂得油气专业的大语言模型;胜软公司的识油大语言模型、智通云联的SmartOLM大模型以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出的‘胜小利’大模型,都已经有很大进步。”
不过,刘合也特别强调:“数据难以获取、数据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统一、标注比较困难、样本缺失,特别是开发动态数据的标准问题及治理问题,一直是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突出问题。未来,大模型必将推动油气行业新发展,但大模型应用需要从数据、算力、算法等方面扎实工作,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