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4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打造新质生产力 储能行业“升级换挡”

■本报记者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4月15日   第 07 版)

  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4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 开创能源转型新格局”为主题。

  近两年,我国储能行业发展迅速,如今我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储能市场和储能产品提供国。截至2023年底,在新型储能产业赛道,有超过十万多家储能企业入局,一年内新增数万家储能企业。储能技术更是呈现多元发展、不断迭代的态势。

  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发展、如何促进储能行业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业内专家、企业思考的新命题。

  ■锻造储能行业新质生产力

  宁德时代储能技术中心主任余东旭认为,随着全球多国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已成必然选择。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发展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安全隐患、能效降低、辅助系统能耗居高不下、与光伏寿命匹配不足造成全生命周期成本居高不下、光伏场站整站成本和结构设计受制于储能电池容量的大小、绝缘及共模干扰等问题不断、缺乏完整的标准和规范……要解决上述问题,储能行业需要“升级换挡”。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通过打造新质生产力来带动储能技术的创新,包括电池材料的研发、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等方面。在科技创新的指引下,储能容量和功率零衰减、长寿命等技术正从实验室走进现实。

  在科技的加持下,储能企业不断在创新性和核心技术上下足功夫。例如,阳光电源研发的6D电芯健康诊断技术,可以提前24小时预警;研发的大电流AI灭弧技术毫秒级识别技术,可实现秒级关断不起火。再比如,宁德时代发布的天恒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不仅可实现全球首个5年零衰减,还做到热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和维保安全全方位的安全体系……

  ■业内呼吁系牢“安全带”

  采访中,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储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守住安全底线。储能安全是涉及多因素、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材料选择、系统设计、管理监控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解决。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指出,系牢“安全带”储能才能真正驶入发展“高速路”。储能的高质量发展要稳中求进。“稳”就是在安全上,必须严格把关。如果安全体系不成熟的产品投入商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对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损害。新型储能的发展,不能图一时之利,要谋长久之计。现在很多企业承诺能做到20年、25年的使用寿命,循环寿命能到1.2万次,甚至1.5万次,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做到的却不多。

  在宁德时代总工程师许金梅看来,储能安全只有“零事故”和“灾难”两个走向,而储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储能从电芯到电箱到集成整体电池舱系统,再到电站每一个层级的安全问题,都会产生类似食物链的富集效应层层累加,到最后富集成巨大的隐患和灾难带来严重的损失,虽然经过这么多年,行业公认磷酸铁锂是安全的,但材料体系的安全,并不能完全保证在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以及最后运营环节的全链条安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呼吁,储能行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全行业需要凝心聚力增强上下游分工协同,共同推动储能标准化、安全化、规模化、经济化的总趋势,让储能产业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姿态成为全球储能市场中的“中国新名片”。

  ■头部储能企业或“强者恒强”

  关注着储能行业发展,记者明显感觉到行业已从过去的增量扩张转向追求产品质量和技术提升。业内受访人士一致认为,未来储能企业的竞争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硬实力”,储能企业需要提供既稳定可靠,又经济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部分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储备不深的企业,通过价格战将无法盈利,用低价低质来抢夺市场,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如今,储能企业在规模化需求上的利润普遍不高,甚至出现零利润的情况。如何提高产品利润、优化成本结构,以及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效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浙江南都电源国内营销中心副总裁于建华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未来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以技术创新为核,以长期效益为本。

  未来,掌握高技术含量的龙头储能企业或“强者恒强”。例如,宁德时代去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场份额达40%,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从2018年到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板块的收入从1.89亿元激增至近600亿元,未来随着持续的创新和科研,储能板块不仅成为企业的第二新增长极,也将推动储能行业技术迈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