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鄱湖泛波(远足)

■刘开栋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4月08日   第 20 版)

  鄱阳湖是江西省上饶市所属鄱阳县边上的一个大湖。虽与鄱阳县同名,但其并不完全在鄱阳县境内,而是由九江、南昌、余干、鄱阳等地环绕,北连长江,波及多城。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是全国第二大湖、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王勃途经南昌,应洪都阎知府之邀,赴重修的滕王阁参加宴会,席间一挥而就名作《滕王阁序》,文中写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此处的彭蠡,指的就是鄱阳湖。

  鄱阳湖的面积随季节降水量而变化,丰水期宽达4000平方公里,枯水期只有500平方公里。依据江西南高北低的地形,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及其支流,日夜不停为鄱阳湖灌注源头活水。上游的长江,雨季造就的滚滚江水,将多余的水量屯进鄱阳湖,以降低洪峰和水位,减轻下游长三角地区的洪涝风险;在长江的枯水期,鄱阳湖将蓄积的水源送出,反哺长江。

  走进鄱阳湖湿地公园,登上游船,马达轰鸣,载着旅客环湖航行。透过窗,眼见水波荡漾,一碧万顷,清风吹拂,微动涟漪,在阳光照射下,水面浮光跃金。

  近岸处,一座高耸的雕像引人注目。同行的朋友说,雕塑女子为唐代的饶娥,生活于鄱阳湖边,她的父亲在一次醉酒后开船打鱼,不幸罹难。年仅14岁的饶娥在水边痛哭三天,不吃不喝,最终病逝。民间传说饶娥孝心感动上天,一阵电闪雷鸣后,其父遗体从水中浮出。同乡人安葬了这对父女,并建饶娥祠。《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列女》详细记载了饶娥的故事。柳宗元后来撰写《饶娥碑》,也列叙此事,旨在“追思不足,相与作石,以诏后世”。

  饶娥的故事斑斑有据可考,饶娥的形象令人敬重。正值豆蔻年华的她,用生命诉说孝心和亲情的可贵,于鄱阳湖畔屹立千年,感动世人,也为鄱阳湖增添了人文情怀。

  一阵鸟鸣传来,转身望去,远处的沙洲附近,鸟群攒动。待游船靠近,只见黑色天鹅在水中嬉戏,白色大雁头顶羽冠,大鸟带着小鸟,或在草丛间跳跃追逐,或在浅滩寻觅食物。翅膀灰白的白枕鹤闲庭信步,尖喙嫩黄的苍鹭昂首轻唤,体型娇小的红嘴鸥在树梢啁啾细语,尾羽高翘的北红尾鸲歌声悠扬……林间,水畔,沙滩,到处是鸟。

  一阵风吹来,有鸟儿张开翅膀飞翔。似乎受到同伴召唤,“哗”的一声,其他鸟儿纷纷展翅,贴着水面起飞,在低空盘旋。瞬间,满目都是耀眼的白色,满耳都是鸟的轻唤、长吟、低鸣。有鸟群回旋起舞,有鸟群直奔苍空又俯冲直下,为滋养它们的一方水土增添了生命灵动。

  年复一年,候鸟飞出了寒来暑往的迁徙故事。每到秋季,成群的鸟类在北方进入隆冬前,不远万里向南飞驰,只为寻找躲避严寒的暂居地。它们飞过原野,掠过城市,越过山川,给仰望的人们留下遐想和思亲的思绪。它们跨越江河,一路南下,降落于鄱阳湖畔。宽广的水面清澈洁净,丰饶的水草遍布河滩,挤挤挨挨的密林常年青翠——这里正是它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在头鸟带领下,它们收起倦怠的双翅,建造窠巢,开始安逸悠闲的冬日生活。

  鄱阳湖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鸟类为鄱阳湖带来了无限生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各地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严禁过度捕捞,使更多的湖泊、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的家园,一如鄱阳湖,正在奏响着一曲动人的生命协奏曲。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