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一线·调查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电动自行车:七个“严禁” 远离爆燃

■本报记者 杨梓 姚美娇 赵琼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13 版)

  姚美娇/摄

  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因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事故引发人们对电动车的电池质量和装备安全问题的关注。

  这只是近年来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中的一例。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2022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

  一起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扼腕叹息,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迅猛发展,其引发的火灾事故数量也呈现上升态势。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等5类产品消费提示。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究竟该如何保障?带着疑问,《中国能源报》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 产品:非正规电池埋隐患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3.5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庞大的数据背后,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电动自行车火灾大多因电池故障引发。北京市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以来,北京市已发生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火灾33起。从火灾原因上看,电池故障30起,占总数的91%。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电动自行车电池产品质量存在良莠不齐,行业尚未达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与电动汽车相比,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外露程度大,被撞击、涉水、暴晒等的情况更复杂。同时充电器一旦进水、进潮气、进尘土以及温度变化太大都可能造成充电参数变化。”在某电动自行车厂商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从电池种类上来看,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电池主要为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在新国标实施、绿色出行等因素推动下,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研究机构EVTank预测,到2025年,锂电电动自行车的渗透率将达56.40%。

  相较铅酸电池,同体积的锂电池密度更大,储存能量更多,爆燃起火后,其火焰成喷射状,火源温度也更高,同时还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因此锂电池爆燃一旦起火,安全隐患更大。“这与锂电池的特性有关。锂正极在过充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枝晶,也就是正极材料里面锂离子渗透出来形成了树枝状的晶体。随着枝晶越来越大,容易把锂电池隔膜捅破,造成正负极短路从而发热、爆炸。”电池行业人士李某向记者分析称。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池的质量问题存在多种原因。比如,有些车辆搭载的是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可能来自非正规渠道。

  “随着电动汽车产销量暴增,随后产生大量废旧电池,如果采用正规的拆解处理回收材料工艺,回收成本偏高,并不赚钱。而一些黑作坊,可以采用不环保的简单工艺就能把这些废旧电池拆解,再重新组装成小电池组,卖给部分电动自行车厂商。这些产品质量低下,造成了大量着火事故。目前只有少部分废旧电池能被正规回收,其余则流向复杂,很多就变成了埋在百姓身边的‘炸弹’。”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表示。

  ■ 用户:安全使用常识不足

  事实上,导致电动自行车起火的电池质量并非单一因素。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电动自行车消费提示中,还特地提及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常识。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北京市多个住宅小区,看到不少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在单元门厅等公共区域。在楼道内、楼门口,“电动车起火夺命只需100秒”“严禁在居民楼内停放电动车”等消防安全宣传海报随处可见。即便如此,在几个狭窄的楼道内,记者看到有电动自行车直接停在警示标语旁,进出楼道的居民几乎与之贴身而过,电动自行车停靠在楼内的现象仍未能杜绝。

  “明明都明令禁止过很多次了,还是有人屡教不改,非常不负责任。”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居民张大爷向记者抱怨道。

  目前,为进一步缓解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北京市不少社区都划出了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并安装了充电设施。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小周向记者坦言:“我们小区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但很多家庭都有电动自行车,几栋楼的居民共用一个充电区域,确实不够用。”

  可以看到,即使电动自行车火灾层出不穷,居民仍然为图方便,把电动车停在楼道内,甚至私拉电线给车充电。

  在曹广平看来,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选择上楼居家充电而不太愿意下楼充电,主要是因为下楼充电经济性或便利性不足。“下楼充电设施少或者没有,有的话可能很贵。另外,充电地点离自己住的单元很远时,老百姓可能需要冒雨雪或者带着孩子以及生活用品的情况下走回单元楼,非常不便。”

  应急管理部在2021年颁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提到,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虽然有惩罚措施,但不能保证监管实时到位。“有些管理不严格甚至没人管的地方,部分人可能为了省钱,而选择将电动自行车在自己家充电。”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居民赵先生说道。

  ■ 业界:尽快出台强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需要生产、使用“两手抓”。生产方面,电池生产企业应保证产品质量,尽最大力度减小电池起火爆炸风险。

  同时,电动自行车整车已纳入CCC认证范围。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消费提示中提到,电动自行车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需查看产品的CCC认证证书以及产品合格证信息,并与实物进行核对。

  不过,目前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暂未纳入CCC认证范围,业界人士呼吁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尽快出台。据悉,2022年由工信息化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完成了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在业内人士看来,此项强标的出台会对锂电池质量的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填补国家层面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

  针对电动自行车选购,市场监管总局提示,选择信誉良好、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购买电动自行车,同时记得索要发票;注意查看电动自行车电池是否具备欠压、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等事项。

  使用方面,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也提醒,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请牢记七个“严禁”,即严禁购买不合格电动车及配件,严禁擅自改装,严禁不按规定停放,严禁在非规定区域充电,严禁“飞线充电”,严禁在易燃品附近充电,严禁长时间充电。

  除呼吁加快出台国家标准、规范使用外,也有专家指出,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也是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方案之一。记者在朝阳区一处电动两轮车换电柜前看到,一位外卖骑手用手机扫码,熟练地进行换电操作,不到2分钟便再次满电出发。

  “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不仅降低了购车成本,电池在专用的充电柜里充电还会大大减少起火事故的发生。”上述电池行业从业者李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