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苹果放弃造车意味着什么

■赵琼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11 版)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家企业正分道扬镳。日前,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7.98万元打响“增配降价”第一枪,全新极氪001售价26.9万元起,零跑汽车、广汽埃安等车企也先后降价。随着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态势,全网热议承压之下的小米汽车将走向何方之时,苹果却宣布终止长达10年、投入逾100亿美元的汽车项目。

  新能源汽车领域被认为是当下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然而,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历经十年磨剑后却黯然离场。究其原因,抛开频繁更换项目主管、战略路线摇摆不定等表象原因,下面两点或许是苹果放弃造车的深层原因:

  一是苹果无法获取行业高额利润。苹果以往是做出足以改变行业的产品,撬走行业利润。据报道,在截至2023年9月的财年里,苹果有44%的毛利率、30%的经营利润率以及25%的净利润率。三大奢侈品集团中,只有爱马仕比苹果赚钱,前者依靠不断限制产能、收缩客群;苹果依靠十倍、百倍的销售额和用户技术。继续造车,却拿不出革命性产品,这意味着苹果将无法拿走利润大头。

  二是苹果错过了最佳造车窗口期。当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都在不断迭代新产品之时,而苹果却在打造“一辆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还是“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汽车”之间摇摆不定。最近一条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是将落地产品的时间节点推迟到2028年,并将产品搭载的自动驾驶技术从L4级降至L2级。

  从战略上来看,苹果放弃造车项目不失为明智之举。造车对苹果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但如果在AI技术上落伍无异于釜底抽薪。

  不过,苹果放弃造车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信心崩溃的时刻。强大如苹果,也无法突破L4、L5自动驾驶技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国内车企不断推出新产品。

  造车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汽车产品在加速迭代。竞争日益激烈,真正的技术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真正的汽车技术创新大多聚焦于两个领域: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除此之外,其余的创新大多围绕商业模式。

  动力电池方面,目前,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蜂巢能源龙鳞甲电池等已经成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中的明星产品。不过,当下动力电池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材料迭代和结构革新,真正能够颠覆固有产业链的是全固态电池。行业近来虽不时曝出固态电池的装车进展,但更多是营销噱头。有专家提到,到2030年,锂电池成本将降低25%以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推动油电同价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自动驾驶方面,随着智能化的开启,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在节节攀升。城市NOA已成为智能驾驶水平的代名词,小鹏、理想、问界等都在加速落地。在高阶智能驾驶方面,去年年底我国已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L3/L4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行。可以说,当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进入“无人区”,企业更需要解决“如何真正用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满足市场需求”,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贡献者,才能立住脚跟。

  未来,汽车产业势必还将与AI深度契合,苹果还有改变汽车行业的革命性时刻。对于还留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自主品牌来说,这场汽车产业浪潮还在期盼真正的技术革新。